唐宋时期,气候温暖湿润,给那时的长江流域带来了充沛的降水,逐渐形成了今天鄱阳湖的规模。发育壮大的鄱阳湖也和洞庭湖一样开始受到了文人墨客的注意。
“我昔乘槎渤澥间,眇视天溟坎蛙井”
“湖外庐山已见招,春风好送木兰桡”
“鄱阳湖上都昌县,灯火楼台一万家”
都是人们对鄱阳湖的赞誉和向往。
京杭大运河建成后,鄱阳湖更成了关系江西水运与贸易通道的生死关节。大运河—长江—赣江—大庾—广州的水运交通干线成为中国古代中后期最重要的内陆南北水运大通道。
由于在铁路之前的时代
内陆交通严重依赖河流
从大运河南下至长江流域后
长江再向南就只能走赣江或湘江
其中以赣江为最近
江西省内的瓷器、药材等大宗本地物资多经由水路输送向外,鄱阳湖作为江西内部五水的汇集之地,一下子繁荣起来。
湖南与江西这两条内陆南下路线,一东一西
在南阳盆地是南北走廊的时代
湖南线更加重要
在大运河成为南北主轴的时代
江西线更加重要
江西古代四大商镇之一的吴城镇就是凭借在鄱阳湖西岸的物资集散优势而兴盛起来。吴城镇通过水路又与上游三大商镇(“瓷都”景德镇、“药都”樟树镇、铅山河口镇)产生联动,描述出一幅繁荣的商业图景。
景德镇的瓷器
但由于流域大规模开发建设活动,鄱阳湖的情况水土流失情况不断加剧。20世纪80年代鄱阳湖五水除信江外,赣、抚、饶、修四河的年均含沙量分别大幅度上升。
鄱阳湖周边河湖交错的状况
已经显得颇为复杂
(下图为抚河入湖口附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