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都有什么鱼图片,长江最好的鱼图片

首页 > 自然 > 作者:YD1662024-07-11 12:50:20

作者:常涛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中科院水生所(ID:ihb_152342)

研究表明,近代物种的丧失速度比自然灭绝速度快1000倍,比物种形成速度快100万倍。物种的丧失速度由大致每天1个物种加快到每小时1个物种,这意味着每过1小时,就有1种历经千百万年进化的生物从地球上永远消失。

长江作为母亲河,不仅孕育了古老的华夏文明,也滋养了万象生命。长江拥有各种鱼类400余种,特有鱼类180余种。长江既是青、草、鲢、鳙“四大家鱼”等重要经济鱼类的天然种质资源库,更是诸多珍稀水生生物的避难所。在1988年国务院批准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中,珍稀保护野生鱼类共有16种,其中分布于长江水系的有一级保护动物——中华鲟、白鲟和长江鲟,二级保护动物——胭脂鱼、花鳗鲡、川陕哲罗鲑和松江鲈鱼等。

在这些鱼类从繁盛走向濒危的过程中,人类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或水利开发导致栖息地破坏,或过度捕捞导致种群数量急剧减少。尽管2005年建立了“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但在长江经济发展与珍稀水生生物保护的博弈中,这些珍稀物种的命运岌岌可危。它们急切地呼唤,呼唤着人类倾听它们的内心话,呼唤着人类保护这些珍稀的物种,保护母亲河长江......

中华鲟:我曾是恐龙的好朋友,在长江生活了上亿年之久,但是现在,我已经找不到回家的路了,我的同伴们也越来越少了……

长江都有什么鱼图片,长江最好的鱼图片(1)

中华鲟(图片来源:中国淡水鱼类原色图集)

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种群自白垩纪延续至今,已经历1.4亿年,是最古老的鱼类之一。它们亲历了长江的形成和变迁,也见证了恐龙的繁盛与消亡。

中华鲟身长最长可达4米,体重可达500公斤以上,体型呈长梭形,眼细小,全身有五行菱形骨板。长江边有句俗语“千斤腊子万斤象”,其中“千斤腊子”就是中华鲟。中华鲟幼鱼在海洋生长和栖息,8~14龄具备性成熟条件后,便开始向长江上游和金沙江下游的产卵场进行洄游,是典型的溯河洄游性鱼类。全世界有27种(亚种)鲟鱼,都在北半球相对冷水的环境生活。中华鲟是其中分布纬度最南端的物种,也是少数在秋天繁殖的鱼类物种。

全世界的鲟鱼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威胁,中华鲟也不例外。由于1981年葛洲坝的建设阻隔了中华鲟的洄游通道,迫使中华鲟失去了原有的产卵场,栖息地丧失和过度捕捞使其种群数量迅速下降,繁殖群体性比失调(雌雄性比接近6:1);而三峡蓄水后导致的产卵场环境条件变化进一步加剧了中华鲟的濒危状况。

为了保护中华鲟物种,人们进行了大量的努力。1983年中华鲟人工繁殖获得成功后,已实施增殖放流超过60余次,600万尾(农业部2014年数据)。遗憾的是,这些努力仍无法阻止其自然种群的衰退(放流个体的贡献率不足10%,自然繁殖补充仍是其种群维持的主要途径)。最新的科考结果显示,中华鲟已连续两年(2017和2018年)未监测到发生繁殖行为。至2018年,葛洲坝下中华鲟繁殖群体数量已不足20尾。

由于有较大量的人工养殖中华鲟个体存在,且突破了全人工繁殖瓶颈。所以,中华鲟的保种希望犹存。但是,要恢复其自然种群,仍然任重道远。

白鲟:长江里一直流传着我的传说,但是,人类再也看不到我长江逐浪的英姿……

长江都有什么鱼图片,长江最好的鱼图片(2)

白鲟(图片来源: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鱼类图集)

白鲟(Psephurus gladius)是匙吻鲟科现存的两种之一,因其吻部长如象鼻(占体长1/3),又被称为象鼻鱼、中国剑鱼。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淡水鱼类之一,白鲟最大个体全长可达7米,是名副其实的“淡水鱼王”,因此也被长江渔民戏称为“万斤象”。性成熟白鲟个体通常分布在长江中上游的干支流中,是凶猛的掠食性鱼类。每年的3-4月是白鲟的繁殖期,大量亲鲟聚集于金沙江下游的宜宾江段和四川省江安县江段产卵,幼鲟集群往河流下游迁移,随着个体的不断生长,它们逐渐分散开来,进入长江流域的各支流、湖泊、甚至长江口的半咸水区觅食。

白鲟是长江水生态系统中最顶级的掠食者,相当于草原上的狮群,海洋中的大白鲨,对下级的物种种群有着强烈的控制作用,甚至凶猛的鳡鱼都会成为白鲟的食物。因此,白鲟在长江水生态系统中有着重要的功能作用。白鲟(分布于亚洲)和匙吻鲟(分布于美国密西西比河)作为跨太平洋分布的古老孑遗类群,对于研究欧亚大陆与北美大陆的地质历史和生物交流过程,比较两个大陆的生物类群演化差异有着重要的研究价值。

与中华鲟的命运类似,白鲟也因大坝阻隔和过度捕捞对其野生种群造成了毁灭性的影响。由于白鲟无法人工驯养,是三种长江鲟鱼中唯一未能人工繁殖成功的一种,这也造成了人类对其保护束手无策的局面。自2003年在四川宜宾江段调查到了白鲟之后,十多年来,再没有人见过长江白鲟的踪影。

长江鲟:我是迷你版的中华鲟,虽然我这么小,长江这么大,却依然没有我的容身之处。

长江都有什么鱼图片,长江最好的鱼图片(3)

长江鲟(图片来源: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鱼类图集)

长江鲟(Acipenser dabryanus)又名达氏鲟,俗称小腊子或沙腊子,长得和中华鲟十分相似,它们是关系最为密切的姐妹物种。主要区别在于长江鲟的鳃耙更多一些(一般33-54),中华鲟的鳃耙少一些(一般14-28);中华鲟要进行河海洄游,长江鲟不进行洄游,属于淡水定居性鱼类。与它的两位长江同类相比,长江鲟最大仅1.2米(约15公斤左右),是鲟鱼中的小个子。长江鲟主要摄食底栖动物,在长江中上游和金沙江干支流中皆有分布。长江鲟产卵场也分布于金沙江下游冒水至长江上游合江之间的江段,繁殖期在3-4月,存在秋冬季节产卵类型,属多次产卵类型。

栖息地丧失被认为是长江鲟种群数量减少的主要原因,尤其是近年来长江上游干支流水电工程、航道整治和挖沙活动,使得长江鲟几乎无容身之所。在最近几年(2014-2018)的专项监测中,每年捕获的长江鲟数量仅为1、3、1、4、3尾,野生种群的濒危状况堪比中华鲟。

目前,长江鲟的全人工繁殖技术也已经突破,其子一代苗种繁育在2003年已初具规模,到2018年可实现放流85000多尾不同规格的幼鲟。但如何提高放流个体的存活率和对外界的适应力,进行栖息地的修复,是未来长江鲟保护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胭脂鱼:我是长江中的“一帆风顺”,却不知道我的“鱼生”、我们的种群能否一直“一帆风顺”?

长江都有什么鱼图片,长江最好的鱼图片(4)

首页 123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