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到了现在,农业水平已经发达了,但是这种饮食习惯已经成为一种风俗,被继承下来。
我们中国的大部分地区没有吃虫子的习惯,这和我们农耕文明的发达也有一定的关系,农业的高度发展促进了我们可以通过农业的方式更加稳定地获得蛋白质,这里就涉及到了一个最佳搜寻原理。
这个原理简而言之就是动物会倾向采用一种投入最小,收益最大的方式来获取自己想要的食物,而农业的高度发达,让我们开始驯化动物,欧洲开始驯化山羊,中东等地区驯化了马和骆驼,而我们东亚人则驯化了猪。
随着驯养技术不断地发达,导致我们获取蛋白质变得极其容易,不再需要依靠吃虫子这种方式来获取蛋白质,所以才让我们从食谱中摒弃了吃虫子这一习惯。
这种现象到了文明社会变得更加普遍,人们开始有了社会概念,在以前的人类生活概念中吃虫子是一种很低下、很野蛮的行为,因为这是他们在生产力不够发达的时候才做出的选择,但是随着生产力的提高,人类的文明意识开始觉醒,开始认为吃虫子是一种肮脏的事情,从而进一步的将虫子从我们人类的食谱中越推越远。
其实吃虫子的性价比也是极高的,我们都知道大部分的虫子都含有着优质的高蛋白,而且获取起来也很容易,未来说不定真的有一天会开发出用于食用的虫子也说不定。
在美国俄亥俄州的一家蟋蟀养殖场,就致力于开发和虫子有关的食品,这个养殖场的占地面积不大,只有140平米左右。但是每个月的产量可以到1100公斤,而且蟋蟀的成长周期也很短,从孵化到成熟只需要9周就可以达到我们传统意义上的出栏。
而且在养殖的时候他还会用苹果、胡萝卜等蔬果投喂,让蟋蟀有不同的味道,当蟋蟀出栏之后,也不是我们想象中的将它整只吞下,而是会将其磨成粉,加入到薯片、饼干中,在这里虫子似乎只是一种猎奇的辅料,但其实这已经是虫子料理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