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每个种菜人都种植过大蒜吧,这种浑身都是宝的蔬菜真的不多见。
但有很大一部分老乡估计种出来的蒜头要么长不大,要么蒜薹抽得少,其实问题就出在基础环节没做好。
种大蒜看似简单,实际上从选种到栽培每个环节都有讲究,特别是下面这五个关键点,要是弄不清楚,就算后期管理得再好也难有好收成,这是老蒜农的经验之谈。
种大蒜可是一门大学问,首先得看准播种时机。
大蒜对温度那可是相当敏感,温度控制不好,麻烦就来了。
蒜瓣发芽需要地温稳定在 15℃以上,但要是持续超过 25℃的高温,根系发育就会受到抑制。
有些品种必须经历 10℃以下的低温阶段才能完成春化作用,不然就只长叶子不结蒜头。
在北方地区,要是霜降后播种,幼苗容易遭受冻害,要是突遇寒流,嫩叶会被冻伤,形成黄斑。
南方地区若播种过早,蒜头膨大期容易碰上梅雨季节,那可就麻烦了,鳞茎容易腐烂。
判断播种期可不能单看节气,得结合品种特性和当地气候特点。
早熟品种可以比晚熟品种提前 10 天左右播种,高海拔地区要比平原地区晚播半个月。
沙质土壤升温快,可以适当早播,黏土地就得等地温完全回升。
播种前最好用温度计测量 5 厘米深土层温度,连续三天达标再下种。
要是错过了最佳播种期,那可就糟了,生长周期会紊乱。比如晚播的早熟品种可能来不及形成蒜头就遇到高温,早播的晚熟品种容易提前抽薹。
有经验的蒜农会准备两个不同熟性的品种,根据天气变化调整播种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