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中典故的表达效果,诗歌中如何判断典故

首页 > 车主 > 作者:YD1662024-02-01 17:19:23

运用典故即通常称的“用典”,通过在诗句中融入典故,来抒发自己的情感,比如得志或不得志等。

有人把单纯引用前人的诗句也称为用典,我认为这是不合适的,这应该属于“化引”,用典和化引的区别还是很明显的,这里不再赘述。

我们要鉴赏诗歌,得懂用典的知识,否则很多诗句就读不懂或产生误解。我对用典做一下解读,我把运用典故分为两类,明典和暗典,下面分别介绍一下。

诗歌中典故的表达效果,诗歌中如何判断典故(1)

一.明典

就是把典故中的主人公和事迹明确的点出来,让人一眼就能看出应用的是哪个典故。

我前面分享的小诗“五羖功成百里奚,休言身贱业成迟。太公渭水直钩钓,诸葛南阳耕种时。”很明显运用了百里奚、姜太公和诸葛亮的3个典故,所以是明典。

骆宾王的名篇《易水送别》: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很明显运用了荆轲刺秦王的典故,所以也属于明典。像李商隐的“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也属于明典。明典比较通俗易懂。

诗歌中典故的表达效果,诗歌中如何判断典故(2)

二.暗典

典故隐藏在诗句中,不把主人公明确的点出来,而是通过事物指代出来。如果不熟悉这个典故,就会对诗句产生误解,所以理解暗典,对正确理解诗句大有裨益。

比如诗仙的《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第一句应用了西汉贾谊贬官长沙的典故,李白自己从未被迁长沙,所以不要理解为写的是李白自己。这句诗李白引用贾谊的典故,自己和贾谊同病相怜,表达怀才不遇和郁郁不得志的情感,体现了诗歌的含蓄美。

诗歌中典故的表达效果,诗歌中如何判断典故(3)

最后一句也不是说五月份有梅花飘落,而是说曲子《梅花落》,随笛声飘过整个江城,表达了虽然历经坎坷,但永不屈服的精神,我们要正确理解这句,否则会讲不通。

怀古诗中运用典故比较常见,这里举个暗典的例子,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中间两联“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暗用了谢尚牛渚乘月泛江,遇见袁宏月下朗吟成为知音这一典故,与李白独自泛舟形成极其鲜明的对比,很强烈的表达了知音难寻、怀才不遇的情感。

暗典比明典更为常见,像刘禹锡的“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杜牧的“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等都属于运用暗典。

诗歌中典故的表达效果,诗歌中如何判断典故(4)

首页 123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