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前“华丰机器厂”由潍县搬至济南
济柴的前身,是1920年爱国民族企业家滕虎忱创建于山东半岛潍县的“华丰机器厂”,至今已有101年的历史。华丰机器厂从开业之日起,就秉承“货真价实、言不二价、童叟无欺、力矫虚伪”的经营理念,通过自身努力,几年功夫,一跃成为“长江以北第一厂”。
20世纪30年代的华丰机器厂及厂门 (济柴宣传部供图)
据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壮丽一百年》济柴发展简史(1920-2010)记载,自1928年起,华丰机器厂为扩大市场,相继在黄县、青岛、徐州、郑州等地设立分销处,并在济南商埠区购地建房设立营业部,这也是企业第一次和济南发生了联系。此时,企业除营销机械产品外,还生产小型发电机,产品行销全国18个省。
1931年,滕虎忱通过考察发现,市场对动力机械设备的需求很大,于是决定生产柴油机。他率人赶赴上海,花巨资从上海洋行买来英国制造的“布莱克斯登”15马力柴油机,以及德国制造的车床、大摇臂钻床、汽锤、龙门刨等先进设备,将仿制的样机反复拆装,把部件绘成图纸。经过7个月的反复试验,1932年秋,中国第一台15马力柴油机试制成功,华丰机器厂成为我国第一个完全自主生产柴油机的企业。随后,又完全依靠自身力量,研制成功40马力柴油机。
济柴早期的工厂生产车间(济柴宣传部供图)
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本侵略者大举进攻中国。1938年,潍县被日寇侵占,苦心经营18年的华丰机器厂落入日本人手里。
1941年,日寇操控下的华丰机器厂不断遭到敌后抗日武装的袭扰。迫于形势,日本人将华丰所有物资和设备运到济南,在千佛山下南圩子门外,就是现在的济柴老厂址所在地,强占27.5亩土地,以华丰机器厂原样重建工厂,并更名为华丰铁厂,又称历山铁工厂,工厂成为日本侵略者的军械修理厂。
积极生产军品支援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
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抗日战争胜利。据记载,同年10月,国民政府军政部命令四十四兵工厂(山东化工厂)厂长兼任胶济区兵工厂接收处长,并指派专人接收华丰铁厂,更名为军政部兵工署胶济区兵工厂接收处第一厂。后又改为联勤总部兵工署四十四厂工务处第一所。1946年4月,工厂开始复工,企业生产任务由四十四兵工厂布置,主要是修理步枪、机枪、手枪,同时制造二八式枪榴弹、信号枪以及机器工具的修制,翻砂厂主要生产地雷、手榴弹、炮弹等铸件。
济南战役历史照片(济柴宣传部供图)
也就是在1946年3月,中共渤海工委审查批准成立华丰铁厂党支部,从此济柴历史上开始有了自己的党组织。济柴早期的党组织成立之初,只有6名党员。70多年后的今天,济柴党委所属的23个基层党组织,已经发展有1700多名党员。这些党员在各自不同的岗位上,都发挥着表率领引作用,成为济柴各项事业发展的核心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