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春玲和村里的姑娘淑娴相遇,提及各自的心事。春玲和老东山之子儒春定了儿时亲,但儒春被父亲看的紧,不进步,春玲对这门亲事很不看好,而对学校里的教员孙若西有了感情。而淑娴的苦恼是,她对江水山有好感,但江水山一直回绝她的主动示爱。
曹家二女儿、区委*春梅带回征兵任务,父亲曹振德表示有难度,经女儿说合,同意克服。又告之冷元在外当兵的儿子牺牲,更给征兵工作带来了困难。
7、春玲想动员教员孙若西参军,孙若西找借口拒绝,而儒春却同意,但其父老东山不同意。春玲决定去找其父老东山,并在会上自称为儒春的未婚妻。
8、水山劝堂兄江仲亭参军,一语不合,水山打了仲亭。冷元想送老二参军,春玲说出长子牺牲的消息,冷元虽痛苦,但同意送二子参军,感动了在门外想来讨说法的仲亭,回去向水山道歉,两人和解。(这一段太有戏剧性,带有明显的话剧味。冯德英后来在小说中经常靠巧合的情节、听璧根的技巧,来营造矛盾的生成与解套。人物对话也像话剧中的台词一样,带有一种戏剧陈词味,显然非常不自然。1963年起,他参与话剧《女飞行员》的编剧工作,现在看来,他的小说中就有着非常明显的话剧构造意识,去担负话剧编剧一职,可谓是顺风顺水)。
9、春玲来劝老东山送子参军,东山将她一军,称嫁过来就送子参军,春玲一激动,允诺成婚。(这一个情节,在文革期间批判《迎春花》的时候,是小说的一大罪状,称“曹春玲为了说服丈夫参军,竟以结婚相许。”在《沂蒙六姐妹》里,我们看到六姐妹之一的女村干部,为了动员整天追着她的男青年参军,也是以嫁给他作为条件,应该还是有现实中的真实原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