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象涂鸦图
当攀迟向孔子请教仁的内涵时孔子说:"爱人",请教知内涵时,孔子说:"知人。",何谓知人?孔子说:"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并且子夏举出了实例—"舜有天下,选于众,举皋陶,不仁者远矣。汤有天下,选于众,举伊尹,不仁者远矣。"(12.22)在孔子看来,仁以爱人,知以知人。仁的内涵就是爱人,爱护天下黎民苍生。而知的内涵却是知人,是了解与选拔人才。孔子看来,"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即选拔正直,罢黜邪恶,使邪者归正,那才叫知人,是需要智慧的。仁是儒学的基础和中心,正如著名学者张恺之先生所说,儒学即仁学,仁是人的发现。关于知,孔子认为要了解人,选拔贤才,罢黜邪才。但在历史上,许多贤能之才不但没有被选拔反而受到压抑,而一些奸佞之人却平步青云,真正做到知是并不容易的。这就像舜帝,他在众人中选拔人才,把皋陶选拔出来,那些不仁的人就被疏远了。商汤拥有了天下,在众人中挑选人才,把伊尹选拔出来,把不仁的人也被疏远了。知人要以爱人为基础,要以爱惜人才为基础。要把仁者选拔出来,疏远那些不仁之人,才能算作智者。山水意境图
仁的具体表现有哪些呢?孔子说:"刚、毅、木、讷,近仁。"(13.27)在孔子看来,仁者应具有四种品德,一是刚,即刚强。二是毅,即果敢。三是木,即朴实。四是讷,即谨慎。孔子把"仁"和人的朴素气质归为一类。首先是刚毅果断,其次是言行谨慎,这样就接近于仁的最高境界了。三、
何谓仁?仁是人与生俱来的本性,不需要凭借外力,依靠自身的努力就能够使得仁心显现。这就像一面镜子的光亮,上面落满了灰尘,这些灰尘,掩埋了镜子,也掩埋了镜子的光亮,只有人自觉地依靠自己拂去灰尘,才能使得镜子显现出光亮。所以,佛家说,拂拭勤拂拭,勿使惹尘埃。只有这样,才能使得人的本心显现,归于本真。因此,"我欲仁,斯仁至矣。"(7.30)在孔子看来,只要自己诚心求仁,擦去浮在人心上面的尘土,仁就到来了。孔子告诉我们,要想认识仁,第一位的是需要依靠道德的自觉,需要经过自身不懈的努力,就有可能达到仁。在这里,孔子强调了社会人进行道德修养的主观能动性,意义是重大的。此即是说,人道,需要的是内求,而不是外求。腊梅迎春图
乾道的德性是施与,就像太阳的光芒一样照耀坤地,滋润万物。乾道用之于社会人则是施舍,是那些富贵之人的施舍。以此而论,施舍是乾阳的德性,也是社会富贵之人即仁者的品德。富贵之人能够广博的把自身拥有的财富施舍给人民而救济人民大众,此即是仁者的行为。当子贡向孔子请教这种行为是否是仁的时候,孔子说:"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⑥,可谓仁之方也已。"(6.30)在孔子看来,能够广博的施舍而救济民众,那不但是仁者,还是圣者了。在这里,孔子把"圣者"、"仁者"进行了区分,并对两者的内涵进行了界定。"圣者"的内涵是"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他是心不存私,博施济众。而"仁者"的内涵却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他是立己达己,立人达人。仁者是以成就自身,使自身通达作为出发点,即仁者是以一己之私作为思想行为的基础,仁者是在自身站立起来、自己发达之后才惠及他人。此即是说,自己是第一位的,惠及他人是第二位的。正是基于这样的逻辑,孔子指出了"能近取譬",即能够取之近身,拿自身打比方,推己及人,这是推行自己主张(仁道)的一副事半功倍的良药。同时,又蕴含了凡人都有自私之心的命题。俗谚,人同此心,理同此理,此之谓也。这也表明只有脱离自身的自私自利的思想,彻底摆脱自身劣根性的枷锁,才能提升至圣者的境界。朦胧风雨图
孔子认为,他自己也还没有达到圣与仁的境界,他只不过是在做个积极的努力。因此,孔子说:"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7.34)孔子认为,"为之不厌"、"诲人不倦"的努力是达到圣与仁最主要的因素。"为之不厌"、"诲人不倦"是实现圣与仁的阶梯,是达到圣与仁思想道德境界的基本态度和行为准则。孔子告诉我们,关于圣与仁,他自己还不敢当,但他在朝着这个方向做着积极的努力,他会不厌其烦地去做,而同时,他也不感疲倦地教诲别人。仁与不仁,其基础在于好学不好学,而学又不能停留在口头上,重在能行。所以学而不厌,为之不厌,是相互关联与基本一致的。 当子张向孔子请教仁的内涵时,孔子说:"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17.6)孔子认为,能够处处践行五种品德,就是仁者了。此五者,一是恭,即庄重。恭则不悔,即对待他人庄重,就不会遭受污辱。这是对待人的态度上来说的,对待他人采用庄重的态度,才不会遭受污辱,庄重是避免遭受污辱的前提,在他人面前不庄重有可能会遭受他人的污辱。二是宽,即宽厚。宽而得众,即待人宽厚就能得到众人的拥护。待人宽厚是得到众人拥护的基础,待人不宽厚就不会得到众人的拥护,宽厚与得到众人拥护之间存在有必然的联系。三是信,即诚实。信则人任,即诚信就能得到他人的任用。诚信是得到他人任用的前提,不诚信则不会得到他人的任用。四是敏,即勤敏。敏而有功,即勤敏就会提高效率,建立功勋。勤敏是成就功勋的基础,假如不勤敏,就不能建立功勋。勤敏是建立功勋的先决条件,离开勤敏要想建立功勋是种不可能的事情。五是惠,即慈惠。惠则足以使人,即慈惠就能够使唤人,慈惠是使唤他人的先决条件,离开慈惠,要想使唤他人是种不可能的事情。这五种品德是仁者的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