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和仁恕的内涵与理解,读论语对仁的理解以及心得体会

首页 > 房产装修 > 作者:YD1662023-12-06 03:23:44

引言

我国封建社会时期最主要的一种司法监督制度便是录囚制度,录囚制度始创于西汉,后来被历朝历代所使用的,改进,更新,并不断发展完善,建立了独特的体系,到了明朝后期。录囚制度演变成为了官审录,本质上并未有太多的改变,但名字和形式都有创新、录囚的原则是恤刑的原则,这个原则从本质上讲和儒家思想中的一部分有重叠,这个制度对于封建王朝的建设和对于王权的巩固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并且还推动了古代司法制度的发展变革,时至今日也对现在的相关司法制度,司法工作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特的影响可以说是极其深远的。

中和仁恕的内涵与理解,读论语对仁的理解以及心得体会(1)

录囚制度的创立是由皇帝和各级文武大臣,定时或者去考察监狱,对犯了罪的囚犯进行审问,为了防止监狱的冤假错案的法律制度,录囚制度应运而生,在周秦时期便普遍运用,到了隋唐,两汉时期,更加发展,明清之际开始兴盛起来,录囚制度中,最主要体现的就是儒家思想中“仁”的思想,尤其是恤刑的思想,需要统治者具备宽容仁慈的理念,体现了“仁恕”的思想

一、儒家思想中“仁”在录囚制度中的具体体现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孔子的时代,我国就有很多古籍流传至今,我们从这些典籍中可以看出孔子的时代的社会生活,还有当时的的“礼乐”的制度文明,当然,孔子最主张的“礼”的思想,但是诸侯混战,礼崩乐坏,导致了“礼”的丧失。

在这种混乱的社会现实之下,人和人之间的关系问题成为了当时最严峻的问题,而孔子将稳定社会,安于天下当做自己的责任和使命,在流传下来的典籍中吸收了有关于仁“的思想概念。例如宽容,宥,容,礼让。

宽恕等几个方面的想法概念,从而提出了人与人之间的四大关系,也就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希望借此来稳固住君主的统治,实现社会的和谐,他将三代之间已有的思想基础吸收,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发展,对主要观点进行提炼升华,并最后形成自己的观点,“仁恕”思想,并且希望把这种思想应用到君主治理国家大事之中。

孔子作为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的思想核心“仁”体现在政治上就是统治者在治理国家的时候要具备爱心,宽恕的思想观念,上升到仁恕的理论层次上,这就发展成为了孔子用于处理人际交往关系之间的准则,所以孔子希望君主能够做到为政以德,用德行来约束自己的言行举止,让统治者心怀天下,心怀仁政思想,从而使民众由内而外的发生思想上的转变,以此稳定社会关系。

中和仁恕的内涵与理解,读论语对仁的理解以及心得体会(2)

到了汉武帝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儒家成为正统的思想,发展成为了“官学”,西汉的君主正式吸收了孔子“仁恕”的思想,变革社会法制,建立了录囚的制度。

所以西汉初年政治清明,这很大一部分的功劳要给“仁恕”思想,更和录囚制度分割不开,从汉武帝以后皇帝所统治时期如果出现了天灾人祸,那么他就要反省自己的言行是否没有得到上天的肯定,因此下罪己诏令,来承认自己在治国理政中的错误以祈求上天的原谅,当然这种行为也不断的为后来世代的统治阶级所继承和发展。

“仁恕”思想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得到了更深层次的发展,到了唐朝,君主甚至将这种思想加入到了国家法律之中,唐朝在制定《唐律》时就在其中明确提到了“仁”“敬”的字样。也因此“仁恕”成为了唐朝录囚制度发展的重要理论依据。

到了宋朝,宋明理学兴起,儒家思想被抬到了一个至高无上的地位二程和朱熹对这种“仁恕”思想有了更深的理解,将忠和恕联系到了一起,建立了明朝的录囚制度。

二、明以前录囚制度发展

录囚制度作为我国重要的司法制度,历朝历代都有所实行,虽然名字不同,但在实质内容上并没有产生太大的改变,录囚制度多在上层统治阶级考察监狱或者是提审犯人时用到,兴于秦,两汉时期发展完备,当时,录囚制度主要分为两种,第一种是皇帝录囚,第二种是州郡录囚。

中和仁恕的内涵与理解,读论语对仁的理解以及心得体会(3)

州郡录囚在当时发展比较普遍,又分为两种,主要的职责是负责审理全州郡的冤假错案。皇帝亲自进行这种行为,是在统治时期天降异象,皇帝便会亲自考察监狱,看看是否有重大的冤假错案发生。

如果有就及时加以改正,这也是封建神学思想的一个体现,统治者认为自己是天降临到人间的一个代表,因此自己的行为举止都受到上天的管控,这个时候就更要注意自己的德行,因为如果违反天的意愿,那么天一定会施加惩罚给自己和自己的百姓。

在三国两晋时期,封建制度发展势头正盛,君主权利加强封建王朝逐步向前发展,这一阶段的刑狱相比前朝而言必将平和沉静,古籍中相应的也有很多的记载,到了隋唐时期,录囚制度又有了新的发展,不仅仅在形式上有了新的变化,还出现了更加新颖的录囚制度。

此外,由于隋唐录囚比较频繁,所以唐太宗就顺势提出了“仁恕”这种宽仁的处理监狱事务的思想办法,这对当时的录囚制度创新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中作用。到了宋朝时期,监狱的大权由中央全面掌握,录囚制度进一步创新发展,君主总结了前朝对于典狱制度的治理经验,总结出了一套自己的理论体系,宋朝规定所有大臣亲自进行录囚工作。

中和仁恕的内涵与理解,读论语对仁的理解以及心得体会(4)

明朝时期沿袭了前朝的这种制度,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一部分的创新,使得其愈发完备,趋于成熟,各种各样的录囚制度发展下来,都离不开儒家思想中的“仁恕”思想观念,而这种观念与监狱管理相结合,就形成了一种比较完整的管理体系,明朝的录囚制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在实践中逐渐形成了完整的系统的管理办法。

三、明朝录囚制度发展

明朝时期,这种制度已经初具形态,并且在历代的基础之上已经形成了自己的体系,发展至明代,则更名为会官审录,也就是会审制度。

这离不开明太祖对于前朝治理经验的学习和借鉴,从朱元璋起便开始实行,这种制度和录囚制相比,他们的性质没有太大的改变,任务也是一致的,但明朝的会审制度相比录囚制度明显更加的系统,内容也更加的完备。同时也有很多类型,内容相对仔细和全面。因此更加系统。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看出录囚制度的发展轨迹,是在不断的成熟,不断的添加新的内容,不断的吸收借鉴之前的思想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体系。

中和仁恕的内涵与理解,读论语对仁的理解以及心得体会(5)

但是究其本源,还是离不开儒家“仁恕”思想观念的影响,尤其是到了儒家思想占据统治地位的时候,这种影响就愈发的明显,由此我们得出结论,录囚制度发展离不开儒家思想的影响,时至今日,封建王朝的法制监狱制度也在影响着当代监狱制度。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