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畜五谷”奠定了我国封建时代小农经济的基础。
而鸡作为六畜之一,在我国养殖业中的地位自然毋庸置疑。
中国是已知的世界上最早养鸡的国家。
在河北武安磁山遗址出土的鸡骨,证明早在新石器时代,我国已经有了家鸡饲养。
金鸡报晓,人们最初饲养的就是用于计时报晓的雄鸡。
到了周代,除了报时,鸡也被用于祭祀。
官府甚至设立专门的“鸡人”官职。
雄鸡
等到汉代前后,我国已经完成了野鸡到家鸡的驯养过程。
鸡肉和鸡蛋逐渐成为寻常百姓家饭桌上的美食。
而养鸡业的繁荣达到顶峰则是在大唐盛世。
也正是在这一时期,独属于唐朝的“鸡”文化也随之问世。
历史传承精华,统治者助力唐朝养鸡业发展公元623年,大唐统一天下后,统治者便开始着手恢复国民经济。
养鸡业也因此有了蓬勃发展的土壤。
唐朝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推出轻徭薄赋的政策,改行均田制与租庸调制。
此举极大地减轻了百姓的负担。
耕作图
与此同时,李唐皇室非常重视农业生产工具与技术的发展与革新。
曲辕犁、连筒、桶车等新工具一一问世。
正如传播学家麦克·卢汉所说:
“工具是人类肢体和感官的延伸。”
先进生产工具的出现不仅大大节省了人力,提高生产效率,还极大地增加了农作物的产量。
而余粮的出现便是养鸡业飞速发展的先决条件。
历史长河浩浩荡荡。
养鸡业历经千年的发展后,汉朝《家政法》留下来的人工育虫养鸡法也成为唐代时期主要的养殖方法。
《家政法》记载:
“二月先耕一亩作田,秫粥洒之,刈生茅覆上,自生白虫。”
这里的“秫粥”指的是高粱米和稀饭。
由此生出的“白虫”便是家养鸡的主要饲料。
在高度发达的小农经济之下,唐朝养鸡业的盛况可谓是空前绝后。
华夏大地,地大物博。
然而,就如“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的道理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