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治·索罗斯
二战结束后,NGO逐渐成为了美国对外援助的最得力助手。
除了常规的调研和评估工作之外,一些组织还会基于教育、医疗、环保、扶贫等领域具备的优势,为受援国提供资金与人才培训等领域的服务。
因此,政府会将一些援助项目全盘交给这些高度职业化的NGO完成,自己只提供宏观性的指导意见。
当然,很多NGO在境外开展工作时,普遍都会接受国务院下属国际开发署和驻当地国使领馆的指导。
比如2005年吉尔吉斯斯坦发生颜色革命时,索罗斯基金会就在美驻吉使馆的支持下,安排工作人员前往该国各地,特别是南部反对派势力较强的地区观察选举状况,撰写分析报告。
由此可见,美国的对外援助,一开始就具备“服务美国全球战略”的属性。
2005年3月,抗议者在吉尔吉斯斯坦首都比什凯克冲击政府大楼
2)发起运动:政府“干涉他国内政”的工具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美国中央情报局先后在越南、意大利和法国等国策划了一系列秘密行动,旨在干预这些国家的最高选举。
“遗憾”的是,这些行为很快被逐一揭穿,沦为了国际性的丑闻和笑柄。不得已,美国只能探索更为“柔性”的方式“寻求突破”。
1983年,在里根总统的主导下,美国国家民主基金会成立。至此,包括民主基金会在内的很多美国NGO,开始接手原本由中央情报局承担的部分工作。
1981年7月,里根在电视上说明减税法案的计划
在今天看来,这些NGO可谓“成果颇丰”——“如今,国家民主基金会所做的许多事情,以前都由中央情报局秘密承担”。
它们不仅策划并成功颠覆了波兰共产党政府,还在巴拿马、阿尔巴尼亚、尼加拉瓜与斯洛伐克等国的最高选举中大动手脚,成功实现了“新生政权亲美”的目标。
另外,索罗斯基金会也卷入了很多中东欧国家的的选举和政权更迭行动。方式包括培训反对派、资助独立媒体、监督司法运作、邀请官员和学者到美国学习和考察等。
美国国家民主基金会及其子机构
5)NGO是如何推动 “颜色革命”的?1)什么是“颜色革命”?
所谓“颜色革命”,主要指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发生在中亚、东欧和苏联加盟共和国和地区的一系列政权更迭的事件。
由于每次“革命”都会采用一种特别的颜色或者花朵作为标志,因此被称为“颜色革命”或“花朵革命”。
典型的“颜色革命”案例,主要有发生于1989年的捷克斯洛伐克“天鹅绒革命”、发生于2003年的格鲁吉亚“玫瑰革命”、发生于2004年的乌克兰“栗子花革命(橙色革命)”、发生于2010年的吉尔吉斯斯坦“郁金香革命(黄色革命)”和发生于2011年的突尼斯“茉莉花革命”等等。
纵观颜色革命,主要有以下三个特点:
- 民众会打出自由、民主“普世价值”的旗号,推翻现政权;
- 建立的新政权均亲西方;
- 政权更迭过程是烈度较低的“非暴力”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