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场大战打完之后,齐国、韩国、魏国、楚国,基本上都已经半残了。此时能够对抗秦国的,就只剩下一个赵国了。至于北方的燕国,不好意思,燕国国力太差,至少和赵国秦国相比,确实要差了很多。所以这场战国乱战的游戏,最后的决胜者,就只能从秦赵两国当中挑选了。
经过几百年的混战之后,同为老嬴家的两个分支,秦赵两国终于走到了历史的十字路口。此时两国如果联手,肯定能轻易扫平天下。而如果两国对打,胜利的那一个,也将会成为最后的赢家。
在这个决胜局开始之初,赵国其实已经落了下风。别看此时赵国军事力量很强,但赵国却始终没有完成变法,这是赵国最大的软肋。如果对上其他国家,赵国凭借强大的军力,或许还能弥补自己的短板。但对上秦国,这个短板就会彻底暴露出来。
在战场上,这个短板最大的体现,就是无法提供足够的补给。秦国的耕战体系,注定能够提供更强大的战争动力。而赵国因为没有进行过商鞅变法那一类的变法改革,在制度上其实要比秦国逊色一些。
后来赵国打长平之战的时候,其实就是败在这上面了。
公元前275年,赵惠文王去世,然后他的儿子赵孝成王接班。赵孝成王接班之后,秦国开始再次东出,继续暴打韩魏两国。尤其是韩国,此后的十年时间里,被秦国打得极为狼狈,甚至接近崩溃了。
于是,十多年之后,当秦国继续暴打韩国,并且给韩国打出一块飞地的时候,韩国就开始使坏了。当时韩国被打出来的这块飞地,已经是秦国的囊中之物。可是这个时候,韩国却突然把这块飞地,给了赵国,直接把赵国拖下了水。
而赵国这边当时得知此事之后,瞬间就傻眼了。如果要,肯定会和秦国开战。如果不要,秦国占领这块地方之后,以后就可以直接进攻赵国腹地。
最终,经过反复的权衡利弊之后,赵国还是选择要了这块地方,选择和秦国正面冲突。而这个选择,也把赵国彻底拖下水了。
接下来,赵国下场之后,秦赵双方其实并没有马上开战。接下来的三年里,双方开始不断向前线增兵,都企图用强大的军力,吓退对方。但结果,长达三年的对峙,彻底耗光了赵国的粮草补给。
所以,三年之后,当秦国使用离间计,想要让赵国换下老将廉颇,换赵括上去的时候,赵国高层才会中计。如果任由廉颇在前线继续对峙,赵国的粮草供应可能会出大问题。所以当时的赵国高层,才会冒险换上更为激进的赵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