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60年代,缅甸经济水平曾经优于大部分东南亚国家
不过,占人口多数的缅族出于对历史上缅族王朝的记忆,一直存在大缅族主义,想实际控制整个缅甸国土。但是,联邦政府能管辖的地区只占到一半左右的国土,其他地方尤其是缅北山区都处在自治邦的管辖下,他们拥有自己的武装和行政体系。
这些自治邦除了没有外交权外,跟国家政权几乎没有差别,联邦政府的政令在此不起任何作用,缅甸政府军也无法进入这些地区,甚至有些自治邦的居民连缅甸身份证都不需要。
▲七个自治邦大部分位于缅甸东部和北部的山区
历史上的缅甸王朝也没有直接统治过这些很多自治邦所在的区域,即使是在缅甸王朝最强盛时期,最多只是在名义上称臣,实则仍然自行管理,与中国古代的羁縻制度或土司制度差不多。
为了达到削弱自治权的目标,缅甸联邦政府划分出135个民族,将掸族、克伦族等大族细分成若干个小民族,希望能分散他们的力量,但各大民族都拒绝承认。因此缅甸少数民族的人口,在不同地方会有不同的统计数字,就是民族细分造成的结果。
▲英国殖民时期,克钦族武装是缅甸各族之中最强大的
这些民族被英国人强行与缅族捏合在一起,跟印度殖民地的情况有些类似。所不同的是,印度中央政府由各个民族共同搭建而成,缅甸联邦政府则几乎完全属于缅族。
缅族、掸族、克伦族、孟族等等民族的语言各不相同,英文却因为英国殖民者的关系,反而更容易被各族接受,连《彬龙协议》也是用英文书写的。在缅甸联邦这个框架内,缅族与其他民族貌合神离,经常发生武装冲突,接近内战的边缘。
▲缅军将领吴奈温发动军事政变,开启军政府统治
缅甸军方在长期与少数民族的冲突中逐渐壮大,并拥有了干政的企图和能力。1962年,缅军将领吴奈温发动军事政变建立军政府,“缅族主义”进一步抬头。
吴奈温主持下的1974年宪法颁布后,少数民族的自治权利被取消,各大少数民族当然不肯答应,发动总起义,用武力维护1947年《彬龙协议》赋予自己的自治权。
四、 为民族和解而改名
从1974年开始,缅甸政府军向缅北各自治邦发起军事攻击,企图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国家统一。但是各大民族都拥有武装力量,人口不少,经济实力也都不算弱。
内战打了十多年,面对联合起来的各民族武装,联邦政府并没有获得得到太大的战果,反而把国家打得民生凋敝、穷困不堪,缅甸在1987年甚至被联合国列为最不发达国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