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内战打了三十多年,国计民生便停顿了三十多年
1988年,执政的苏貌将军为了缓和缅族与其他民族的矛盾,采取了一系列举动,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便是将英文国名从Burma改为Myanmar。
苏貌政府认为Burma不仅代表着殖民地时代的遗产,还与缅族的英文名Brama非常相近,用它来代表整个缅甸显然不太合适。相比之下,Myanmar这个词历史久远,不具有殖民色彩,与缅族Brama又有明显区别,不会引起其他民族的反感。
▲昂山素季自己用Burma,同时也不反对别人用Myanmar
缅甸宣布改变英文国名后,联合国、中国、日本等国际机构和国家首先响应采用Myanmar。但欧美国家却纷纷拒绝,他们的理由是缅甸现政府是军政府,不具备执政合法性,因而对这个要求不予理睬。
2010年,缅甸结束了军政府统治,举行全国大选,并进行了一系列政治和经济改革,开始重新融入国际社会。2011年,缅甸独立运动领袖昂山的女儿昂山素季重新开始从事政治活动后,被缅甸政府要求使用Myanmar。
而昂山素季年轻时接受英式教育,大部分时间也生活在英国,跟随父亲习惯于用Burma。她早年参加政治活动时,因反对军政府遭受过长时间扣押,这次上台又得益于欧美国家的支持,既然西方尤其是前宗主国英国还没有完全接受缅甸的改名,她因此对此事比较谨慎。
▲2011年美国国务卿访缅时,两个英文国名都避免使用
昂山素季借口缅甸法律没有规定必须用哪个英文国名,没有完全顺从军政府的意愿。不过她表示会尊重别人使用Myanmar,同时也会尽量改用这个新国名,以适应现实政治的需要。这也就造成了两个国名在国际上被混用,而选择哪个国名,则或多或少带有意识形态的争议。
▲昂山素季对这两个国名的看法
2011年,美国国务卿希拉里访缅时避免使用这两个有争议的英文国名,用“这个国家”来代指缅甸。到2012年奥巴马总统访缅时则两者皆用,对昂山素季用Burma,对缅甸总统用Myanmar,这表明美国政府的立场已经有所松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