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来介绍一个陌生的国度——智利。
智利的版图纵贯南美的西海岸,南北跨度相当于我国的黑龙江到西沙群岛。但从地图上看,它只占据南美洲一片很小的区域,由于安第斯山脉的阻隔,智利东西的平均跨度只有180公里,被誉为全世界最狭长的国家。
学过中学地理的人应该知道,智利还是全世界最重要的产铜国,铜矿业是该国的支柱产业。喜欢文学的朋友还知道有个智利诗人叫做聂鲁达,他是1971年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也是拉美文学最伟大的诗人之一。
多数中国人对智利的印象,大概仅限于此了。
然而,很多人并不知道,智利还是南美洲最富裕的国家,人均GDP已超过两万美元,跻身发达国家行列,把一旁的巴西与阿根廷甩得远远的。你可能会说,智利能成为发达国家,显然是由于矿产资源丰富,这就是我们俗称的“家里有矿”呗。但真的是这样吗?
1/9 掉队的拉美
其实在南美洲,自然资源丰富的国家可不仅有智利。比如北方的委内瑞拉,就以盛产石油著称,卖石油总归赚钱了吧。智利的邻国阿根廷,也有着丰富的油气矿藏与金银矿。至于巴西就更别说了,有高达29种矿物的储量位居世界前列,铁矿产量世界第二,石油产量南美第二。要论家里有矿,南美洲谁家的矿有巴西多?
从整个西半球来看,南美洲的自然资源也比北美洲要丰富,要不然当初西班牙为何会选择把南美作为殖民地,而不是北美呢?直到18世纪中叶,南美地区的人均收入仍要高于北美,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南美有大量的金属矿,包括金银铜铁,它们为欧洲创造了巨大的财富。
直到20世纪初,南美人均收入的年增长率仍高于同时期的美国。20世纪初是啥时候?美国刚刚完成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已经晋升为世界头号工业国。甚至到了二战以后,南美经济的发展势头依然不错,比几个亚洲国家,像日本、韩国和中国都要好。好日子从啥时候到头的呢?大概从上世纪六十年代开始。
1960年,拉美地区的人均收入只有发达国家的22%,到了1970年下降至21%,1990年进一步下降为17%。21世纪以后基本上保持低位,总体都在20%以下的水平。
你可能在媒体上听到过这样一种说法,把南美洲叫做“失败的拉美”、“掉队的拉美”。啥意思呢?就是说南美国家原本有一手好牌,自然资源丰富,人民生活水平也不差,可最近几十年来,却硬生生地让自己和欧美国家的差距越拉越大。今天,南美洲是全世界贫富差距最大的国家,贫穷、动荡、毒品交易是我们在新闻里听见最多的词汇。为什么会这样,背后的罪魁祸首又是谁呢?
2/9 殖民统治的遗毒
不少人,包括一些历史学家,把失败的原因归咎于西班牙的殖民统治,这只说对了一半。西班牙人在南美都做了啥,无非是个强盗嘛,把原住民*光,把金银宝藏统统抢走,搞得当地人穷财尽。
不仅如此,西班牙人在南美的殖民统治,也不同于北美地区。在北美,殖民地是高度自治的,但南美的殖民地不一样,它们必须接受西班牙帝国的垂直管辖,不得与其他欧洲国家开展贸易,新教徒也不能去南美传教。19世纪以前,西班牙人甚至禁止他国的科学家前往南美洲考察。总之,他们把这里当成了自己的私人领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