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 对于 ( ) 相当于 ( ) 对于 分类
(A)课件 信息
(B)教学 归类
(C)提纲 商品
(D)授课 标准
本题正确率60%,易错项为C
本题为类比推理中的「错位空」题。所谓「错位空」题,就是题干中有两个空,而且两个空的位置不同。
此类题难度不一定高,但做起来非常麻烦,其原因是「类比推理」题本来信息量就少,错位之后又被压缩了一半,连原有的规律也被隐去。
「错位空」题理论上可以有无数种逻辑,考试有4个选项,因此需要使用「代入法」,把4个选项一一代入,分析逻辑是否成立即可。
A「教案:课件→信息:分类」错误。
众所周知,课件是根据教学内容制作的课程软件,可以简单理解为为PPT。而教案则是帮助教师制作教学内容的指导书。
「教案:课件」可以理解为「根据教案,制定课件PPT」。而「信息:分类」只能理解为「对信息进行分类」。
如果强行理解成「根据信息进行分类」,那也只能是「根据信息分类依据进行分类」。「教案」有「教学内容制定依据」的功能,而信息本身只有内容,是不带分类依据的,排除A。
B「教案:教学→归类:分类」错误。
由A可知,「教案:教学」可以理解为「根据教案,进行教学」。由于分类和归类为近义词,可以把后半部分理解为「近义词关系」。
显然「根据教案,进行教学」的逻辑和「归类和分类是近义词」的逻辑不一致,排除B。
C「教案:提纲→商品:分类」错误。
提纲的常见组合为「公文提纲、写作提纲」,即对准备写作文章的要点提前列出来。
教案为教学依据、教学指导,「教案:提纲」可以理解为「教案指导老师写出提纲,再制作课件进行教学、授课」,把ABD三项都包括进去了。
此时「提纲」可以理解为「整个教学过程」的一部分,也可以理解为「教案」的一部分。
而商品:分类只能理解为「对商品进行分类」。「分类」和「商品」两者之间不存在任何包含关系,两者也不是某个过程中的两个环节,只是单纯的一种词语搭配,排除。
C不能理解为「以商品为依据进行分类」,原因见A的分析。
D「教案:授课→标准:分类」正确。
由A的分析可知,教案则是帮助教师制作教学内容的指导书。教案:授课可以理解为「根据教案,进行授课」。而标准:分类可以理解为「根据分类标准进行分类」。
两组词都有「根据前者进行后者」的关系,因此逻辑关系一致,正确。
有考生把C的「商品:分类」理解成了和「教案:提纲」的一样的「以前者为依据制定后者」的关系,属于没有理解词语的属性导致的错误。
商品本身是不带有「分类依据」的,我以「商品分类的依据」对商品进行分类,逻辑关键词是对商品进行分类的「依据」,而不是「商品」自身。
本题分析完A之后,看到D就可以确定其为正确答案,整个题的解题逻辑是通用的。
八、精心设置的陷阱(2017国考地市级卷100题/省级卷105题)
故人西辞黄鹤楼 对于 ( ) 相当于 ( ) 对于 怀古
(A)出游 越王勾践破吴归
(B)场所 千古兴亡多少事
(C)送别 折戟沉沙铁未销
(D)离别 西出阳关无故人
故人西辞黄鹤楼 对于 ( ) 相当于 ( ) 对于 怀古
(A)出游 越王勾践破吴归
(B)场所 千古兴亡多少事
(C)送别 折戟沉沙铁未销
(D)离别 西出阳关无故人
本题正确率72%,易错项为D
本题错误率虽然不高,但很值得去学习,因为有设置非常精妙的陷阱。
从内容上来看,本文的题干和ACD选项中的诗句都是考生非常熟悉的,B又可以用排除法排除掉,所以较容易解题。但本题的错题率仍然近3成,说明在复习中要加强对「错位空」题的练习,在缩短分析时间的同时,尽量提高正确率。
首先分析题干。「故人西辞黄鹤楼」出自《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本诗是李白最著名的七绝之一,「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的意境非常优美,不过并不是本题的考察范围。题干「故人西辞黄鹤楼」简单翻译就是「我(李白)在黄鹤楼送别老朋友孟浩然」。
「怀古」是一种常见的文学题材,作者借作品表达对古代某人或事物的情感。
A「故人西辞黄鹤楼:出游→越王勾践破吴归:怀古」错误。
「越王勾践破吴归」出自《越中览古》:
越中览古 唐•李白
越王勾践破吴归,义士还乡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本诗相对来说没有《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那么出名,最著名的也是「鹧鸪飞」这个意境。但从「越王勾践破吴归」这句话就可以了解到,该诗描述的是勾践灭吴之战。因此,本诗对应的题材是「怀古」。全诗通过昔时的繁盛和眼前的凄凉的对比,表现人事变化和盛衰无常的主题。
「故人西辞黄鹤楼」明显表达的是「送别」之情,或者说是「友谊」、「怀念」「触景生情」,并不是单纯的「出游」。
从「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可以看出李白对孟浩然离别的惆怅感情,可以看出诗人不是来黄鹤楼游玩的,排除A。
B「故人西辞黄鹤楼:场所→千古兴亡多少事:怀古」错误。
本题在分析前就可以排除了,因为「场所」对应的题干中的「黄鹤楼」,也就是说,如果本题逻辑关系成立,那么后半部分的诗句必须涉及具体的事物。
后半句如果改成「千树万树梨花开→冬季/北方」,才能勉强说得过去。B选项「千古兴亡多少事」不涉及具体事物,「怀古」是一种情感或者古诗体裁而不是诗中表达具体事物的名词,排除。
B出自辛弃疾的《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这首词较为冷门,不过大多数考生都对老《三国演义》电视剧片头曲结尾一句话有印象:
「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辛弃疾的词和这句词意境类似,都是感叹三国英雄人物,属于怀古词,本题不需要分析到这一点,各位小伙伴若有兴趣可以自行学习。
C「故人西辞黄鹤楼:送别→折戟沉沙铁未销:怀古」正确。
已知「故人西辞黄鹤楼」表达的即为送别之意,《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也是首送别诗。而「折戟沉沙铁未销」出自《赤壁》,是非常有名的怀古诗:
赤壁 唐•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本诗名气极高,高到很多人提到杜牧就想到它。本诗最精妙之处,在于作者通过一件折断的古戟,就推演出整个三国可能的另一种结局。
仅仅十四字,涉及了战争、命运、爱情、帝王、名将、后宫等多种读者喜闻乐见的元素,气魄宏大,切入点又十分巧妙,可以说是七绝怀古诗的代表作。
D「故人西辞黄鹤楼:离别→西出阳关无故人:怀古」错误。
由前文已知「故人西辞黄鹤楼」是送别关系,说「离别」也勉强说的过去。而「西出阳关无故人」出自《渭城曲 / 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曲 / 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D是中国人最熟悉的唐诗之一,知名度比其还高的,可能就只有「锄禾日当午」、「床前明月光」等儿歌级别的唐诗了。
虽然本句中的「阳关」看上去像是个古代的关卡(实际上就是汉代开始设置的),但通读全诗可知,诗人是因为「西出阳关无故人」才「劝君更尽一杯酒」。
前面的「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和题干后接的「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一样,是作者触景生情,写下的感受。所以,D表达的不是怀古之情,而是离别时的不舍和感慨。
「阳关」这个自古设置的关卡本身是一个类似于当今「漠河-腾冲」分界线的作用,即阳关以西人烟稀少,作者和好友一别,今后再难相见,和「怀古」是没有关系的。
「阳关」这个陷阱设置的极为巧妙,和上题的「飞入寻常百姓家」一样,属于「一知半解」才有可能做错的选项。本题涉及的很多古诗是大家熟悉的,这道题有没有做错呢?
九、一个词的两个反义词不一定是近义词(2016国考省级卷101题/地市级卷96题)
前瞻∶预见∶回溯
(A)深谋远虑∶未雨绸缪∶鼠目寸光
(B)标新立异∶特立独行∶循规蹈矩
(C)犬牙交错∶参差不齐∶顺理成章
(D)墨守成规∶井然有序∶纷乱如麻
前瞻∶预见∶回溯
(A)深谋远虑∶未雨绸缪∶鼠目寸光
(B)标新立异∶特立独行∶循规蹈矩
(C)犬牙交错∶参差不齐∶顺理成章
(D)墨守成规∶井然有序∶纷乱如麻
本题正确率48%,易错项为A
本题题干有3词,且题干词为2字,选项词(成语)都是4字。此类题一般不会考察词语内部构造,偏重考察不同词词意的关系。
题干3个词并不是特别好理解,这也是本题错误率高的重要原因。因此,可以通过联想、造句等方式尽量吃透它们。
前瞻:该词最常见于新闻报道中,例如「明日比赛前瞻」、「美国大选前瞻」等。从「瞻前顾后」这个成语也可以看出本词代表着是「向前看」的含义。
预见:即「预测见到」之意,较好理解,常见搭配为「预见未来」。
回溯:最常见的搭配为「回溯历史」、「经典回溯」,即「回顾过去」之意。
思考3个词含义后可发现,第一词和第二词含义较接近,而两者和第三词的含义相反。另外,「瞻」、「见」二字都和视觉有关,因此正确选项的前两个词也应属于同一类别。
A「深谋远虑∶未雨绸缪∶鼠目寸光」为本题易错项。
「深谋远虑」表示谋划深远、考虑长久,「未雨绸缪」表示提前做好准备工作。「鼠目寸光」形容目光短浅,的确和前两者都有较为相反的含义。但问题是「深谋远虑」和「未雨绸缪」不是近义词。
「深谋远虑」的角度是「思考、规划」,「未雨绸缪」的角度是「提前准备」,两者的角度不同,因此它们不是近义词,排除。
B「标新立异∶特立独行∶循规蹈矩」正确。
「标新立异」,即标出新的主张,建立异于常人的观点。该词褒贬皆可,主要为褒义,可用来形容有魄力的创新,也可用来批评不顾实际、刻意求新求异的做法。
「特立独行」中的「特立」和「标新立异」中的「立异」类似,「独行」(独自行走,不管外界看法)和「标新」类似,二者是近义词,相对来说,「特立独行」更个性一些,例如王小波名作「一只特立独行的狗」。另外,二者都和「遵循、依照规矩」之意的「循规蹈矩」是反义词,因此和题*逻辑接近。
相对来说,「特立独行」更个性一些,例如王小波名作《一只特立独行的狗》。
C「犬牙交错∶参差不齐∶顺理成章」明显错误。前两者表示的是「交错、不齐」的含义,而「顺理成章」则有「顺着条理就能写成文章」之意,比喻随着某种情况的发展而自然产生的结果。
也就是说,「顺理成章」没有「整齐、平整、简明」的含义,只要不望文生义,C很容易排除。
D「墨守成规∶井然有序∶纷乱如麻」中,「墨守成规」有明显的贬义,而「井然有序」则是个褒义词。
同时,「墨守成规」和「井然有序」形容的是「规矩、秩序」,而「纷乱如麻」形容的是「交杂错乱」的情况,和前两者不构成反义词,排除。
综合考虑,本题B选项正确。
本题主要考察考生对「近义词」的掌握程度。如果a和b都是c的反义词,则ab可能并不是近义词,这一点需要理解。这道题的难度理论上并不高,但很多考生被生活经验所迷惑了。
十、注意不同词语间的对应关系(2014国考102题)
言而有信︰言而无信︰承诺
(A)童叟无欺︰明码实价︰交易
(B)心满意足︰贪心不足︰满意
(C)言之凿凿︰口说无凭︰证据
(D)文思泉涌︰搜索枯肠︰知识
言而有信︰言而无信︰承诺
(A)童叟无欺︰明码实价︰交易
(B)心满意足︰贪心不足︰满意
(C)言之凿凿︰口说无凭︰证据
(D)文思泉涌︰搜索枯肠︰知识
本题正确率57%,易错项为D
根据「洋葱层剥」法,优先考虑题干3词之间的关系。
本题题干、选项共15个词,没有一个难理解的(一般类比推理题的词都不难理解),但题干3词之间的关系较为复杂,不弄清楚就很难做下去。
「言而有信」和「言而无信」是反义词,它们和「承诺」的关系为:
「承诺」是亲口说出(言)的话,能够做到就是「言而有信」,不能做到就是「言而无信」。
也就是说,本题三个词之间的关系为:
第三个词代表一种状态,前两个词分别是对该状态「能做到」和「不能做到」两种情况的描述。
A「童叟无欺︰明码实价︰交易」错误。「童叟无欺」和「明码实价」是近义词,把其中一个词改为「坑蒙拐骗」就和题干相近了。
B「心满意足︰贪心不足︰满意」错误。一是「满意」只表了「满意度」这个状态的正面描述,二是「心满意足︰贪心不足」表达的主要为「满足」方面,因此「满意」如果改为「满足感」就和题干相近了。
C「言之凿凿︰口说无凭︰证据」正确。「证据」代表一种状态,「言之凿凿」是「有证据」的情况,「口说无凭」代表「无证据」的情况,C的逻辑和题干非常接近,正确。
D「文思泉涌︰搜索枯肠︰知识」明显错误。前两个成语描述的是写作的「有思路」和「没思路」两种状态,而不是「有知识」或「没知识」。
本题B选项的「满意」这个词隐藏较深,需要理解该词和「满足感」的区别。类比推理题一定要明确题干词间的关系,找到和题干最为接近的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