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玉已经有5000年的历史,它展示了我们生活与整个社会变化。
唐
灵气派:开朗天玑、花团锦簇
在唐代,古代丝绸之路畅行无阻,使和田玉料源源不绝,玉器制作有了非常大发展趋势,这是继秦汉之后发生的新高度。
因唐代社会风尚开放,外使、僧人、匠人汇聚于长安,因此,唐代玉器的凡俗主题大大增加,如:双喜牡丹、飞天侍女等,都是有浓重的凡俗寓意。唐朝,皇室阶级皆随身携带佩玉,绮丽夺目,多为角色、小动物、盆栽花卉等为审美主体和手工雕刻的饰样,显示自己的气质与风采。
唐代玉器中,汉朝的古朴遗韵在唐代已荡然无存,趋于朝气蓬勃、圆润。
在纹样上,有卷云纹、卷草纹等,动物纹有龙、凤、牛等,植物纹有石榴、莲花等;
在种类这方面,更具有功能性的玉器增加:长杯、牛头杯、碗等;
在手工雕刻手艺上,汲取当年的雕塑作品和绘画手法,应用传统加工手艺,广泛使用阴刻细线。
宋
复古派:清新雅致、形神兼备
宋朝制玉业随着经济的发展迅猛发展,比唐朝有很大进步。民俗玉石雕刻领域日趋完善,玉器市场应时而生。宋徽宗赵佶的嗜玉上瘾,推动了宋代玉器的空前发展趋势。
宋代玉器受当世绘画艺术创作的影响,清新雅致、形神兼备,极富文人墨客乐趣,没什么制作粗劣的现象发生。
严格意义上的仿古玉,就是从宋朝逐渐出现。宋代的仿古玉在造型构造、纹样制造工艺上,不全是照搬照抄,与真件对比,通常更为复杂,雕刻也更加圆滑、精致。
宋朝,文人墨客字画强盛,很多文房用具也成为了玉匠们精心雕琢的对象,这种玉制文房用具不仅有着基本功能,并且取少年儿童、禽鸟、兽、瓜果蔬菜品牌形象作为装饰主题,变成造型设计开朗随意、颇具文化气质、方便摆设和盘玩的艺术品。
此后,有着实用价值的玉石雕刻产品,越来越具有装饰性。
元
豪放派:朴素率直、豁达大度
元朝玉器要在传承的前提下迅猛发展而成,官办玉石作坊有专门做玉石雕刻的工匠数千人,专向皇家给予皇宫用玉。坊间玉石小作坊以制做装饰性的玉石及小物件为主导。
用材以和田白玉、和田青玉为主导,也有和田黄玉、和田墨玉、青玉、独山玉、水晶、玛瑙石、琥铂等。
双层镂空雕手法在元朝可以说发挥到了极致,不仅在平面内雕出两层图案设计外,还可以在玉石原石上双层雕刻,起花多能达五、六层,条理清楚,具有极强的透视效果。
元朝玉器在工艺上相较宋、辽金时期,已日趋粗狂,豁达大度,手工雕刻爱用深痕阴刻线,线条粗重,使纹样起凸高,但线纹起止痕迹严重、线条不均匀整齐,都有无法控制的出锋迹象,看起来粗糙劣质。
元朝也有一些仿古玉,在手法中不重视原样,仍以伪残和红色或黑色提油来仿制。
元朝玉器文化的整体特征就是,传统式胜过自主创新,传承胜过发展,为之后明朝清朝的装饰玉器高速发展进行了提前准备,打下基础。
明
怀旧派:镂空工艺、复古时尚
明代玉器相承了元朝的镂空工艺,出现了两层镂雕,产生花下有花,枝下有枝的表达效果,也出现有图必有意,有意必吉祥的主题纹样,“福、禄、寿”等纹样诸多。
明代的镶嵌工艺也达到一个高峰期,涌现了很多的玉镶金、玉镶银。明中期受知名人士风格的触动,装饰上常常用知名人士的画稿、诗词做主题,文房四宝等实用器物变多。
明人以怀旧为尚,经常出现以复古时尚为主题玉器,尤其以玉为远古铜器外形的器皿,也是常见。这种由铜器为外形的玉器,一般作为明朝书房的摆设,没有直接的容器功能,多用于观赏,或作为花插。
但是明人在玉器效仿远古铜器时,不能完全遵守铜器的型制,经常仅仅取其造型,纹样和外观上经不住反复推敲,由此可见那时候古代人一颗复古的心。
清
艺术派:品种丰富、琢工精致
清朝是中国古代玉器历史上的又一个高峰期。康熙皇帝时开通缅甸翡翠进到中原地区路线。乾隆皇帝的时候又打通和田玉内运的通道,使和田玉很多运进国内,推动了玉器工艺快速发展。
清代玉器品种数量许多,以陈设品和饰物较多,也最精致。陈设品有仿铜器的仿古式容器,以及各种喻意吉祥的动物造型设计。新增加品种有青山绿水、花鸟、玉山子、浮雕图案绘画式玉屏风等。玉佩饰的类型也是非常的丰富。
除此之外还有各种玉质的容器、文房用品。清代玉器擅于参考绘画、雕刻、工艺美术品取得的成就,集阴线、阳线、镂空雕花、巧雕等几种传统式的做工及历代的风格特征之大成,造就与发展了工艺性能、装饰性能很强的玉器工艺,拥有鲜明时代特征和相对较高的艺术造诣。
清代玉器中有许多大型观赏价值“玉山”,以山水国画为原型,因地制宜,进行制作。其做工认真细致,一丝不苟。
清朝作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个王朝,玉器获得了前所未有发展,形成了不同的风格与技术地方特色的“南玉”,“北玉”制玉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