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插队是什么意思,60年代插队什么意思

首页 > 国学 > 作者:YD1662023-04-18 19:57:46

而且最重要的是,工业在沿海城市发展起来,并不仅仅是国家政策的结果,而是集合了区位、配套产业链以及交通的整合优势。

将工厂搬到内地之后,生产同样一件产品,成本要比在沿海地区生产高出很多。

因此,在三线建设那些年,国家注入了巨额资金,经济产值却没有任何增加。

高额的投资无法换来短期的回报,所导致的就是财政赤字越拉越大

直到1968年,严重的财政赤字不得不让政府开始缩表减息。

此举所导致的深层次结果,就是经济增速放缓,就业岗位减少,大批刚毕业的学生无工可做,成为了“吃闲饭”的人。

以前插队是什么意思,60年代插队什么意思(13)

因为失业的人群主力是青年毕业生,因而这些人就成了上山下乡的主力军。

这些从小在城市长大,平时基本没有参与过农业生产的人一下子来到农村,只能从头开始学起。而在这学习期间,知青们所吃粮食则都是由农民提供。

“在那个并不富裕的年代,勤劳诚朴的农民们,就这样承担起了养我们这些闲人的成本。”

温铁军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在书中这样写到。

以前插队是什么意思,60年代插队什么意思(14)

回顾人类历史,在每一次工业革命中获得飞速发展的国家,无一例外不是在工业革命开始之前依靠殖民剥削积累了海量的原始资本。

列宁将这一过程称为“血腥的资本积累”,其实质就是如此,每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其硕果累累的工业化进程之下,都埋葬着亚非拉劳动人民的血泪。

为了赶上工业革命的尾声,将中国尽快建设成,具备成熟工业生产制造能力的社会主义国家,我国在1953年就开始了第一个“五年计划。”

到了60年代,即使国内外环境发生了剧变,我国也在坚定不移的推进着自己的工业化进程。

以前插队是什么意思,60年代插队什么意思(15)

但是工业化进程是和国民经济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一旦经济发生下滑,工业建设便难以为继。

那么,我国又是如何在经济发生危机的情况下,还能继续坚持工业建设的呢?

答案依旧是上山下乡

上山下乡将社会上大量闲散、溢出的劳动力给充分利用起来,用于组织农业生产。知青们和中国广大的农民群体一起,将工业化进程所需的资源给承担了下来。

思考和启示

多年以后,知青们返回了城市当中,并依靠自己的经历获得了一定的收益。

在后来改革开放的浪潮中,我国城市迎来了较快的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

到最后,形成了城市劳动力不足,需要充分吸收农村劳动力的地步。

以前插队是什么意思,60年代插队什么意思(16)

上一页12345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