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意识到,中国的农村有着几千年来发展的历史,已经不仅仅可以用乡下来概括,而是早就自成一个乡土社会了。
为了给农村政策研究提供更丰富的材料样本,温铁军还将目光放到了海外,充分吸取国外农村发展的经验教训。
在巴西,温铁军深入走访贫民窟、在印度,温铁军骑着一辆摩托,与游击区的农民亲切交谈、墨西哥、秘鲁,大多第三世界的国家,温铁军走了个遍。
他发现,在这些国家里,同样存在着三农问题。
因为没有一个强大稳定,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的政府,第三世界国家的三农问题是如此的根深蒂固,难以解决。
而在发达国家,农民变成了一张张选票,为了讨好农民,政客们不得不牺牲其他选民的利益。
比如日韩的高价水果,欧美的天价有机农作物。
这些国家的特点是农民群体只占少部分,国家的主体还是城市。
而且,美国平原上的农民,他们可以因地制宜大规模发展机械化,这对于山地丘陵居多的我国来说同样不是一个好的学习对象。
好在,对于我国来说,曾经的自己就是最好的学习对象。
当初,上山下乡是为了缓解城市就业难题,现在,同样也可以将这一理念运用过来。
党的十八大以后,国家工作的一大重心就是扎实地推进乡村振兴工作。
温铁军和他的学生们,也奋斗在乡村振兴的一线。
十几年时间里,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温铁军建立了区域乡村振兴中心。
这些中心工作的任务之一,就是将已经发展出成果的农村的经验总结成册,并在别的符合条件的农村推广。
已到了退休之年,但温铁军直到现在还活跃在前方,他有时指导自己的学生,有时去到别的地方讲课,将自己这些年走访调研得出的结论,无偿的教给别人。
对于温铁军所做的贡献,无论是民间还是媒体,都常常将他称为中国农民的代言人、对中国农村经济了解最深的教授。
对此,温铁军只是谦虚的回应说:“我只不过是做了一点调查研究,于我来说,我只是个喜欢农村的学者,仅此而已。”
2021年,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的大会上。
**庄严地宣布:“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了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