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秋莎歌曲背景故事,喀秋莎歌曲是什么背景下产生的

首页 > 国学 > 作者:YD1662023-04-19 04:05:49

一首歌,为何有如此强大的力量?可以为纳粹的敲响丧钟!

《喀秋莎》,二战时苏联经典歌曲,为纳粹把丧钟敲响!

答案在于人民,在于“喀秋莎”给了当时苏联红军战士心中的寄托,也抚慰了苏联人民的内心、温暖了冰冷的武器、激励着战斗的将士,乃至成为苏联红军战斗精神的象征。

这便是“喀秋莎”的历史形成,是苏联红军战士的精神信仰和不朽灵魂。


01.在《喀秋莎》的歌声里,希特勒自*

喀秋莎歌曲背景故事,喀秋莎歌曲是什么背景下产生的(1)

喀秋莎歌曲背景故事,喀秋莎歌曲是什么背景下产生的(2)

喀秋莎歌曲背景故事,喀秋莎歌曲是什么背景下产生的(3)

1945年4月30日,苏联红军战士将胜利的红旗插在了德国国会大厦的主楼圆顶上。红旗舒展,随风漫卷,战士们心情欢愉,浑身上下都在胜利里喜悦里欢腾。在红旗的飘动里,苏联红军组织战士们合唱起了激情合唱起了《喀秋莎》。领唱的是苏联知名民谣歌手丽基雅·鲁斯兰诺娃。

“正当梨花开遍了天涯,河上飘着柔曼的轻纱;喀秋莎站在那峻峭的岸上,歌声好像明媚的春光……”从1939年,丽基雅·鲁斯兰诺娃首唱《喀秋莎》到现在已经整整年时间了,在战士们的心中她就是“喀秋莎”,拉琴的战士神情凝重、目光专注地看着她,她展开双臂膀,轻扬面颊,让舒展与幸福的笑容洋溢在了脸上。

这个笑容,一直被“喀秋莎”装在内心,从内心到脸上,丽基雅·鲁斯兰诺娃用了6年时间,与这6年时间相伴的是,无数反抗法西斯战士的无数牺牲,美丽的“喀秋莎”——她——终于笑了,让战士们胜利的泪水放大了她笑容的模样,像海不扬波,被凝固起来,成了静静地欣赏,并被内心永久地珍藏。

“喀秋莎站在那峻峭的岸上,歌声好像明媚的春光……”阿道夫·希特勒,纳粹德国元首、总理,纳粹党党魁,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发动者。正是在这歌声里、在1945年4月30日这天,终结了自己罪恶的生命——4月30日,苏联红军经过激战,终于攻占了国会大厦。此时,希特勒的总理府已在炮火的射程之内。下午3点30分,希特勒回到地下室的避弹房间,开枪自*。


02.“喀秋莎”也是一种火箭炮,让敌人闻风丧胆

喀秋莎歌曲背景故事,喀秋莎歌曲是什么背景下产生的(4)

首页 12345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