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秋莎在俄语中有什么意思,喀秋莎俄语中文对照

首页 > 国学 > 作者:YD1662023-04-19 04:00:00

“喀秋莎”的结构非常简单,事实上就是把普通的火炮变成了集束炮弹,然后装到一辆行动灵敏的汽车上,向对面的阵地发起“地毯式轰炸”。

那么,“喀秋莎”的威力到底有多大呢?据说,当时四门这样的火箭炮,在7到10秒的时间内一齐发射,火力能覆盖到约4万平方米的目标。

按如今一个篮球场420平方米计算,四门“喀秋莎”一起发射的话,可以在7到10秒之内,向95个篮球场,发出4.35吨高爆榴弹。

因此在二战时期,苏联人往往在战争开始时,就用“喀秋莎”对着敌军阵地一顿乱轰,这样可以对敌人起到极大的心理震慑作用。

“喀秋莎”的攻击力巨大,但是防御却也十分薄弱。因此苏联工程师给它加上了当时高性能的吉斯卡车,方便随时转移隐蔽。

喀秋莎在俄语中有什么意思,喀秋莎俄语中文对照(5)

抗美援朝时期,志愿军炮兵正是开着“喀秋莎”,以边打边跑的方式参战十余次,立下了赫赫战功,最后毫发未损,全身而退。

二、“喀秋莎”在朝鲜战场上

抗美援朝时期,我国向苏联引进的“喀秋莎”火箭炮,当时一枚火箭炮的炮弹报价高达8两黄金,非常贵重。

志愿军第三兵团在驻守武圣山的时候,因为遭到敌军空中火力打击,丢失了阵地。面对双方军备上的巨大悬殊,十五军军长秦基伟决定动用七门“喀秋莎”火箭炮。

但是因为弹炮实在是太贵了,上级专门下了命令,要节约使用。不过具体要怎么使用,用多少枚,上级并没有提及。

209炮兵团在实际的使用中,朝着敌军阵地发起了两轮进攻,共计发射炮弹224枚。事后遭到了秦基伟的严厉批评,秦基伟心痛地喊道:“多打一轮,几百两黄金就没了。”

喀秋莎在俄语中有什么意思,喀秋莎俄语中文对照(6)

当时新中国刚成立不久,国家的经济状况不太好。志愿军又是仓促参战,军备严重不足。美军有飞机、有坦克、还有装甲车,志愿军连防寒服都不齐备,更别说这些武器装备了。

“喀秋莎”这种从苏联进口来的先进武器,对于志愿军战士来说,那简直就是“奢侈品”级别的存在。不到万不得已,自然是不会动用的。

何况又曾经得到上级的指示,因此209团的炮兵战士们,平时都把“喀秋莎”当成宝贝,小心翼翼地藏在山洞里。只有正式开打时,才会瞅准时机,悄悄地开出去,攻其不备。

结语

二战时期,苏联得知德国于1936年研究出6管火箭炮后,发奋造出了16管火箭炮BM-13。这种火箭炮,就是后来被人称为“咆哮战神”的“喀秋莎”火箭炮。

从爱情歌曲的歌名,到一代“火炮之王”的别名,“喀秋莎”一经问世,就融入了俄罗斯民族的个性。它以“简单、粗暴”的天性,辅以“万箭齐发”的威力,征服了世界战场。

喀秋莎在俄语中有什么意思,喀秋莎俄语中文对照(7)

二战时期,美国人也使用过自己的24管的“喀秋莎”。抗美援朝时期,志愿军还曾使用过一种国产的“喀秋莎”——506式6管火箭炮。

国产“喀秋莎”本身的威力,自然不如苏制的“喀秋莎”,但是它造价比较便宜,毕竟后者的炮弹要8两黄金一枚。再加上有志愿军优秀的炮兵战士,所以前者同样能在战场上大显神威。

上一页12末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