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我已经讲了祛湿的第一步,如何判断身体有湿气,之前还介绍过常见的祛湿误区和祛湿方法,如果忘记了可以去公众号找出文章复习一遍。今天,我接着给大家讲祛湿的第二步,如何辩别湿气的类型。
石寿棠先生在<医原·湿气论篇>曰:“盖闻坤土主湿,湿土寄旺四季,而春夏为甚,季夏为尤甚”,意思是湿土一年四季都很旺盛,春夏尤其,季夏最甚。石老的本意是指自然界的潮湿之气,年年存在,四季均有,春夏两季湿气尤为明显,而长夏湿气更为肆虐。
阴历五月,一年中阳气最旺的一个月,暑热、湿气也越来越重,就像蒸桑拿,又潮湿又闷热,容易有湿热之毒;但我们身体内部反而是虚弱的。《伤寒论》里记载:「五月之时,阳气在表,胃中虚冷,以阳气内微,不能胜冷,故欲着复衣」。这个月人体阳气向外走,体内脏腑的阳气反而变虚了,尤其是脾胃,特别现代人在空调冷气的环境内容易受寒气侵袭,寒与湿并,合而发病。
"湿”本为自然界的六气(风、寒、暑、湿、燥、火)之一,但当其太过或适逢人体正虚不能很好适应,则可以致病,此时这种使人发病的湿气就成为'湿邪'了,若人体避之不及或护理不当就容易罹患湿病。湿邪对身体的影响缓慢渐进,不易觉察,伤害却巨大。尤其南方沿海城市,环境潮湿,湿邪更多。所以,夏季祛湿非常重要。
01
湿的类型:寒湿与湿热
经常听到有人说湿气重,想尽各种办法祛湿,效果却不是很理想,甚至越祛越湿。这是因为没有辨证祛湿,只知道有湿气,却不知道湿热和寒热的区别。不同的湿气,祛湿方法不同,没有对症祛湿,只会越祛越湿。
吴鞠通在《温病调辨》里讲的很清楚:“湿之入中焦,有寒湿,有热湿,有自表传来,有水谷内蕴,有内外相合。其中伤也,有伤脾阳,有伤脾阴,有伤胃阳,有伤胃阴,有两伤脾胃。伤脾胃之阳者十常八、九,伤脾胃之阴者十居一、二。彼此混淆,治不中款,遗患无穷,临证细推,不可泛论。”
从性质来看,人体的湿简单地分为寒湿与湿热。从湿邪喜欢和其它邪气一起致病这个特点来看,湿和热一起就是湿热,和寒一起就是寒湿。湿的形成,有从外部传来的,也有脾胃失运,湿从内生。因此,想有效祛湿,要先学会判断湿气的类型。
■ 寒湿
寒与湿,都为阴邪,所以寒湿更易伤阳气,阻滞气机。中医认为寒湿包括外感寒湿和内生寒湿两个方面。外感寒湿邪气,气血运行受阻,以关节、筋骨疼痛为常见症的证候;内生寒湿,寒湿内困而损伤脾阳,或脾肾阳虚而寒湿内停,以畏寒肢冷,腹痛泄泻,或浮肿为常见症的证候。(中医将寒湿发生的原因分为两部分,其一是外界环境造成,一般将风湿关节炎、关节痛等归于外因。其二是自身阳气不足导致,如肾阳虚、脾阳虚等,将畏寒怕冷、腹痛腹泻、浮肿归于此类原因。)
■ 湿热
湿与热结合为湿热,阻滞人体水液及气机的运行,主要临床表现为:易于长痘, 油光面垢, 机体呈偏黄肤色, 唇红, 口苦、口干, 龈齿偏黄, 舌质红、苔黄腻。岭南区域的气候偏热、且湿重, 人体更容易受到湿邪的侵犯。湿热体质的形成也与许多生活习性先关,如夏天长期置身于空调房内, 喜食冷饮冰镇饮料, 偏嗜油腻、甘厚之品, 而且机体活动不足或欠缺,随着时间推移及状况变化, 此类人群的湿热体质很可能演变为一系列疾患,如肥胖、腹泻、暑湿、带状疱疹、痢疾、妇科疾病、黄疸、肝炎、感染性疾病等。因此,人们应充分重视自己的体质并及时调整。
02
如何辨别寒湿与湿热?
想祛湿却不知道自己是寒湿还是湿热,如何判断自己到底是湿热与寒湿呢?可以从5个方面着手。
■ 寒湿
《温病条辨》曰:“寒湿者,湿与寒水之气相搏也,盖湿水同类,其在天之阳时为雨露,阴时为霜雪,在江河为水,在土中为湿,体本一源,易于相合,最损人之阳气。”
寒湿困脾证。寒湿内盛,中阳受困。寒湿主要由两个原因引起:从外而言,居住的地方潮湿,冒雨涉水,久卧湿地;从内而言,饮食生冷、瓜果水饮、酒食乳酪之品。脾为湿土,同气相求,易受湿邪侵犯。湿邪重浊停滞,其性属阴,最易损伤阳气,阴寒内生,寒湿相合,困扰于脾,而成寒湿困脾证。
寒湿的表现主要有:
√ 舌头:舌体胖大,有齿痕,这齿痕就像裙子的边一样。舌体的颜色是白的,舌苔也是白白的厚厚的,有的舌苔上面漂浮着一层水汽。
√ 小便:尿液清长没有什么味道,如水一样。
√ 大便:寒湿导致的腹泻程度缓慢,肚子总觉得不舒服,一紧张就想上厕所,一吃油腻食品也想上厕所,尤其在夏天表现得更加明显,一天要上好几次厕所。每次都是一点点,不成形,很稀薄,中医叫便溏。所有的慢性腹泻都是脾胃虚寒造成的。
√ 体味:寒湿体质的人汗出肤冷,身上基本上没有啥味道。
√ 带下:白带量少清淅如水。
寒湿的人伴有阳虚,阴盛阳衰,会怕冷,怕吹风,怕吃凉东西。寒湿内阻,会阻碍气血的运行,导致淤血经络不通,不通就痛,所以寒湿体质的人会觉得全身哪都疼。
■ 湿热
《温病条辨》曰:“热湿者,在天时长夏之际,盛热蒸动湿气流行也;在人身湿郁;本身阳气久而生热也,兼损人之阴液。”
湿热中阻证。湿热内蕴中焦,脾胃纳运功能失职,其致病因素大多是由外感湿热之邪;或湿邪不解,郁而化热,湿热合邪,蕴结脾胃,或嗜食酒酪肥甘,因酒生热,辣而质湿,再加上喜欢吃含有脂肪的食物,从而易酝酿湿热而损伤脾胃。
湿热的表现主要有:
√ 舌头:舌头颜色是红的,舌头比寒湿的人要稍瘦,舌苔黄厚。
√ 小便:小便会发黄,味道很重。
√ 大便:湿热导致的腹泻又急又猛,所谓暴迫下注,里急后重,上完厕所肛门有灼热的感觉。
√ 体味:湿热体质的人体味很重,狐臭、腋臭、脚臭等,都经常出现。
√ 带下:白带多色黄味重。
湿热的人,因为湿所以运化不了,因为内热所以吃一点滋补厚腻的东西就会上火、口臭、口疮、长痘。
03
不同类型如何祛湿?
知道了湿气有寒湿和湿热的区别,接下来就是怎么祛湿了。不同类型的湿气需要不同的疗法,我推荐寒湿的人采用温寒化湿的疗法,湿热的人用清热祛湿的疗法。
■ 寒湿人群
‖ 食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