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青春期的孩子叛逆、暴躁、不好管。然而更让父母觉得挫败的是:打骂、发脾气、讲道理......这些曾经能让孩子屈服的手段,到了青春期,居然都失效了。
今年2月,杭州一位14岁的男孩因琐事与家人争吵后离家出走,竟然在涵洞里住了两天,要不是民警及时找到他,后果不堪设想。
还有8月的时候,青岛一个16岁的女孩要坐火车去常州见陌生男网友,父母不同意,她便一气之下把父母拉黑,一个人偷偷出发,还好被民警接了回来......
不得不说,青春期的孩子就像一个火药包,易燃易爆炸。
而且父母稍有不慎,就容易酿成悲剧。我们面对青春期叛逆的孩子,就真的无计可施了吗?
其实,与青春期孩子的相处,更多时候讲究的是方式方法。所以,我们今天就来聊聊跟青春期孩子的相处之道。
与孩子保持既亲密又独立的状态
青春期的孩子,自尊心极强,家长要做的,就是在该关心的时候及时给予孩子支持与关爱,让孩子感受到其实父母一直在他身边。该放手的时候要懂得放手,让孩子独立的成长。
不求不助,有求必应。
这句话是心理治疗师李子勋所说的,意思就是家长要懂得给予孩子足够的空间与尊重。
想要让孩子接受我们的建议,就必须让孩子感受到被尊重,不要与孩子争论对错,要懂得聆听孩子的想法,尊重他的想法,最重要的是要懂得尊重孩子的隐私。
青春期的孩子,特别注重个人隐私,若父母强行窥探孩子的隐私,孩子的内心便不再认可父母了。
再亲近的关系,也需要一定的独立空间。
所以,我们在与青春期孩子相处的过程中,要时刻记得与孩子保持既亲密又独立的状态,做孩子背后的保护伞,这样不仅能让孩子对我们多一分信任感,也能让孩子觉得自己有独立的思想空间,进一步拉近我们的亲子关系。
始终站在孩子这边
当孩子与别人发生冲突时,首先情感上父母要站在孩子这边,先护着孩子,不要上来就指责孩子,千万不能在孩子同学和朋友面前批评他,驳他的面子,因为同龄人对孩子的评价和印象是青春期的孩子最在意的。
其次,父母要对孩子发泄情绪表示理解,倾听孩子,让孩子可以敞开心扉向父母表达自己的想法,给足孩子安全感和爱,让孩子知道父母是他的坚强后盾。
同时也要让孩子知道,发脾气、闹情绪是解决不了任何问题的。
人人都有情绪,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用理智和智慧去处理问题,这是孩子需要学习的。而孩子和别的小伙伴发生冲突,情绪激动,这个时候正是父母培养孩子控制情绪的好时机。
要放手让孩子自己去适应、去解决冲突。当孩子做的好的时候,要及时给予孩子肯定,当孩子做得不好的时候,也不要太过于训斥孩子,要矫正孩子的错误行为,引导孩子做出正确的选择。
孩子和同伴的每一次冲突,都是成长的契机。通过每一次的冲突,可以让孩子学会规则,学会尊重,了解人际交往中行为的底线和边界,以及换位思考。
拒绝“愧疚式“教育
有多少家长习惯以让孩子愧疚的方式,来达到让孩子服从的目的?
我曾经有个咨询者,她跟我聊天的时候,我发现她超级喜欢“愧疚式”教育她的孩子。
这一招在孩子小的时候十分有效,并且没有觉得有任何不对的地方。但是当孩子进入青春期后,“愧疚式”教育就转变成了孩子的压力:
“我女儿吃早餐一直是个大难题。她起得晚,每次都卡着点儿起床,匆匆洗漱后就到了吃早餐时间,因为起得晚总是没食欲。但不想吃也得吃啊,不然不到放学就饿了。她小的时候,在我半逼迫的情况下还是可以吃完早餐的。
但是自从她进入了青春期,因为这件事,我们之间不止一次发生不愉快。比如她一见早餐只有牛奶、麦片和鸡蛋,就嘀咕:‘怎么又吃这些啊?’吃的时候自然是一副难以下咽的表情。我看了自然一肚子委屈,忍不住抱怨:‘我早上6点就起床给你做饭,我容易吗?你还不好好吃,你对得起我吗?……’”
这一招以让女儿愧疚的方式来达到让她服从的目的,对青春期的女儿有着无穷的压力。
我相信,像我这位咨询者一样以愧疚感来绑架孩子,从而让孩子服从的家长不在少数,因为这种教育得到的效果大都很好,但忽略了给孩子带来的不良影响和心理创伤。
中科院心理研究所的张梅玲老师曾说,家长认为孩子由内疚产生的情绪压力会转化为前进动力,短期来看确实如此,但长远来看,这种愧疚式教育会对良性亲子关系的建立、孩子的行为认知等产生较大负面影响。
作为父母,我们原本是无条件爱孩子的,怎么就不知不觉地变成了在口头上用这种爱来要挟孩子,变成了“愧疚式教育”呢?这确实值得我们认真反思,并及时加以调整。
作家麦家曾说过这么一段话:
“青春期就是一种危险,可以上天也可以入地,可以是一把刀也可以是一朵鲜花。我们作为长辈,只有一种选择,帮助他变成一朵花,抹平坚韧的地方。帮助他度过最摇摆不定、定时炸弹的这样一个阶段。”
青春期,是父母和孩子共同经历的一场考验和蜕变。适当沉默,用心付出,耐心等待,陪伴孩子平稳度过人生中的重要时期,一起走向更加勇敢、坚定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