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正割,什么是正割和余割

首页 > 健康 > 作者:YD1662023-03-08 15:06:04

什么是正割,什么是正割和余割(21)

什么是正割,什么是正割和余割(22)

青华道人研究发现:

“共补弦”是从两角相加的角来命名的,而“余弦”是从90度角减去正角的角度来命名的,传教士在这里玩了个小花招,两者表面看起来大为不同,实则指的都时同一个东西。

同理,还有正切、余切。

正切的拉丁文是“tangens”,“tan”可能是对“贴”、“切”或者“大”的记音,而“gen”则是对“近”或“割”的记音,所以“tangens”可能是对“贴近”、“贴割”、“切近”、“切割”的记音造词。

“余切”“cotangens”解法和“cosinus”同。

“正割”的拉丁文“Secans”应该是对汉语“切割”、“截割”或者“线割”的记音造词,因为《崇祯历书·割圆八线表用法》将其称为“割线数”,本质上就是“线割”。

“余割”之理,与上面“cotangens”释法是一样的。

什么是正割,什么是正割和余割(23)

“正矢”的拉丁文是“Sinus versus”,符号是versin,则是对汉字“反弦”的记音。

所谓“versus”,就是相反的意思,其值为“1-余弦”,实际上就相当于“反余弦”。巧合的是,“Sinus versus”在拉丁语中还有一个名称,叫做“sagitta”,“sagitta”恰恰就是箭头之意,箭者,矢、箭矢也,而传教士发音正好对应“Sa(射)-gi(箭)-tta(头)”。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所谓三角函数的拉丁文术语含义、发音,皆与中国三角测量方程术高度雷同,如若不是因为李善兰从旁协助,估计早就被发现了。

毫无疑问,西人所谓的三角函数以及相关的割圆八线,皆源自中国。

清初,1679年,李子金刊印《几何易简集》,其中记载了他独创的圆内接正五边形和正十边形作图法。注意,是他首创、独创。在他之前,全世界都没有。

什么是正割,什么是正割和余割(24)

上一页23456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