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肾钙化灶治疗,右肾钙化灶怎么消除

首页 > 健康 > 作者:YD1662023-04-15 04:14:07

举大证,起沉疴,克疑难,凭什么?

一、要有扎实的医学基础知识

对中医而言,最起码要将中医基本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条辨、针灸学,这九门核心课程背会,深刻理解。

现在的中医,还要加上西医的基本知识。

二、要有临床基本功

起码要具备中医大内科的功底,对西医的各科疾病要有基本的了解。

三、专科化是必须的

要在上述基础上,进行专科训练和研究。

大学毕业5年之内进行临床基本功训练,即科室轮转,住院总,然后进入专业分科。

再对专科的内容进行深入的学习和研究,包括中西医的内容,除了专科的历史和发展动态,要对专科的常见疾病进行透彻的学习和研究,重要问题、重大疾病都进行文献综述、专题研究,争取每个重要问题、每个重大疾病发表一篇文献综述和一篇专题研究论文。

通过10~20年的积累,这些文章就可以整理成一本专科疾病的小册子。

有了这个过程,才能对常见的专科疾病有清楚的认识,才可能取得较好疗效。

我主要在两个方向工作,一是教学工作,主要教《伤寒论》,还教过《内经》和《温病学》。

在这个领域发表过一些论文,出版了《肖相如论伤寒》、《肖相如伤寒论讲义》和《外感病初期辨治体系重构》,这样,我对经典和外感病就有了一定的基础,治外感病就比较有把握了,常见的外感病应该可以在3剂之内搞定。

二是临床以治肾病为主,中医的肾病范围较广,包括西医的泌尿系统疾病、性和生殖系统疾病、中医的肾虚证等,我对这些问题都进行过较为系统的学习。

对于泌尿系统的疾病,我出版了《肖相如论治肾病》;对于性和生殖系统疾病,我出版了《阳痿治疗集锦》和《中西医结合性治疗学》;对于肾虚,我出版了《发现肾虚》。

我出版的这些小册子,可能学术水平并不高,但主要目的并不是为了出书,而是通过这种方式对专科疾病进行系统学习,只有经历了这样的过程,对专科疾病的诊治才能比较得心应手。

有人认为,中医就是不能分科,就是什么病都会看,这是不可能的。

来找我治疗的病人,有很多人都找老中医看过,有的治疗方法不得要领。

四、不能受“经方”泛滥的影响

经常有人质疑我的水平,认为我的处方和《伤寒论》的方没法比,又大又杂,而且治疗的时间还长。

这其实是用业余的自信在挑战我的专业尊严,也是被所谓的“经方”带进了阴沟。

《伤寒论》是中医临床的奠基之作,是教我们看病的方法的,对中医而言,是不可或缺的经典,不学好《伤寒论》是不可能成为合格的中医的。

但是,仅仅只学《伤寒论》是不够的,同时,《伤寒论》强调的是“方证”,并不仅仅是“方”,所以,仅仅强调“方”是不够的。

“经方”的概念经不起推敲,“方”必须对“证”,只有对“证”能够药到病除的“方”,才是好“方”。离开“证”只谈“方”,毫无意义,是不得要领的表现。

试问,对于血虚证而言,难道麻黄汤比四物汤好吗?

不认真理解《伤寒论》的原意,不切实掌握《伤寒论》中的方证,只说“经方”,是对经典的无知。

如果我治外感病为主,一定会比现在有名一点,因为我治外感病的处方,和《伤寒论》不会差太远,而且疗效也快,一剂而瘥的多的是,最多三剂也够了。

但即便是在治疗肾病的过程中,也有这种时候。

如慢性肾衰合并发热,小柴汤主之,不用加减,一剂退热;慢性肾衰的患者恶心呕吐突出,舌苔黄腻者,半夏泻心汤主之,不用加减,一剂呕止。

感觉怎么样?

吴鞠通说“治外感如将,治内伤如相”,大家要认真理解将与相的区别,外感与内伤的区别。

不要将病程一天到几天的外感病,和病程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肾病相提并论,这样,你的无知就暴露无遗了!

上一页12345末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