膈的定义
膈(diaphragm): 是由颈部的肌节迁移至胸腹腔之间而形成的向上膨隆呈穹窿形的扁薄阔肌;
隔《现代汉语词典》对其解释为 「 遮断; 阻隔。如隔河相望、隔着一重山等 」;
膈《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为 「 人或哺乳动物胸腔和腹腔之间的膜状肌肉。收缩时胸腔扩大,松弛时胸腔缩小。旧称横膈膜 」;
这两个字在医学论文中的误用源于 「 纵隔 」 与 「 横膈 」 的使用;
纵隔是两侧纵隔胸膜之间所有器官的总称,它们借疏松的结缔组织互相联结,以利于各器官的活动。纵隔不是器官,而是一个解剖的区域; 因此,纵隔应当用隔离的 「 隔 」;
横膈是将腹腔和胸腔分隔开的膜状肌肉,因此,「 横膈 」 不应写作 「 横隔 」;
膈肌的组成
膈肌:分隔胸、腹腔的动力屏障,重要的呼吸肌;
肌肉腱膜结构,厚约 5 mm;
解剖成分:1、肌腱部分:中心腱(central tendon),薄而有力,被不完全分为三个小叶;2、肌肉部分:位于周边,由条带状密集的肌束组成,分为胸骨部、肋部及腰部;
胸骨部:两块小的肌束附着于剑突;
肋部:起于下 6 根肋骨,连于中心腱;
腰部:肌束起自腰椎,包括弓状韧带、膈肌脚;
右半膈顶部比左半膈顶部高 1-2 cm;
胸肋三角(sternocostal triangle):也称胸肋裂孔(sternocostal hiatus)为膈肌胸骨部两侧与肋部之间的间隙,双侧各一,此处也是膈的薄弱区之一,是膈疝好发部位之一;
弓状韧带:由增厚的筋膜构成,被覆于腰大肌的上份(内侧弓状韧带)和腰方肌(外侧弓状韧带)。由于弓状韧带的弯曲特性,轴面成像时,可表现为结节状或带状;
邻近外侧弓状韧带可见一缺少肌肉的膜性三角区,称为椎肋三角(腰肋三角),三角底在十二肋上缘,尖端向上,该三角区内仅有膈胸膜与膈筋膜,其位置与肾的后面相邻,肾脏手术分离肾上极时,应特别小心,如撕裂此三角,可以产生气胸,且左侧腰肋三角为膈疝好发部位;
膈肌脚:大部分沿脊柱的长轴走行,并与前纵韧带融合。右侧膈肌脚通畅比左侧宽,由腰 1 椎体的前外侧面直达腰 3 椎体,其上段包绕食管裂孔,下段处于下腔静脉下部和右肾动脉后内侧;
左侧膈肌脚较短,起于腰 1、2 椎体前面,在腹主动脉前方经由内侧弓状韧带与右侧膈肌脚融合。轴位上,膈肌脚表现为带状,其上方围绕食管裂孔和腹主动脉,但下方可呈结节状
膈肌裂孔
主动脉裂孔 (Aortic hiatus): 平胸 12 椎体水平,靠后下方。奇静脉、半奇静脉和胸导管与主动脉伴行;
食管裂孔 (Esophageal hiatus): 平胸 10 椎体,主要有迷走神经前、后支及食管通过此裂孔;
下腔静脉裂孔 (Vena caval hiatus): 平胸 8-9 椎体水平的中心腱内,靠前上,右膈神经的分支伴行下腔静脉通过此裂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