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枢·五瘾津液别篇》曰:“五谷之精液和合而为膏者,内渗入于骨空,补益脑髓,而下流于阴股。阴阳不和,则使液溢而下流与阴,髓液皆减而下,下过度则虚,虚故腰背痛而胫酸”。
意思是说饮食物中的精液可以上补脑髓,下注于阴部,当精液不能下达时,导致肾精亏虚,腰腿痛的症状则出现,以上两则经典原文不仅强调风寒湿三气可致腰痛同时也强调肾虚等因素导致腰痛的症状。
《素问·举痛论篇》载:“经脉流行不止,客于脉外,则血少,客于脉中则气不通,故卒然而痛”。
意思是说对于疼痛的概念如果气血被寒邪所侵袭,则血液在经脉中运行困难,如果经脉外受寒邪侵袭则会导致阳气受阻,从而会导致疼痛的发生,主要是从不通则痛、不荣则痛来说明疼痛的发生原理。
《素问·脉要精微论》载:“腰为肾之府”,最先指出了肾与腰的重要关系。《医宗必读·腰痛》曰:“有寒湿、有风、有淤血、有闪挫。”指出了腰痛的几个主要的原因。外邪侵袭导致气血的循行困难,气血不通,从而导致腰痛,而年老体虚之人因肾虚精亏,不荣腰府,导致腰痛。
因此腰痛的病因主要是:内伤、外邪、跌扑闪挫,其基本的病机为经脉受阻,不通则痛,腰府失去营养,不荣则痛。
从古代的中医经典文献中可以看出,对于腰痛的发病机理,主要在于风寒湿邪侵袭、肾虚精亏、跌扑闪挫,且其三者之间也可以互相作用,而腰为肾之府,肾在体为骨。
因气不仅可以生血、生精,也可运行精血等精微物质,当肾中精气不足时不仅会导致腰部气血运行不畅,同时亦可致腰部气血亏虚,即腰部会导致不通则痛,不荣则痛,导致腰痛及其相关症状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