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小暑还恰逢农历六月初一。按照《黄帝内经》的说法,农历六月即为“长夏”,这个季节是养护脾胃的关键时期。
“长夏”一词首见于《黄帝内经》。在五行学说中,有木、火、土、金、水五行,中医学中配之以肝、心、脾、肺、肾五脏,五季中配之以春、夏、长夏、秋、冬五季。而中医上认为脾为人体的后天之本,此时人体阳气生发至体表,是脾胃最虚弱的时候,养护脾胃的同时,护住阳气是这个阶段的养生关键。
北京中医医院院长刘清泉表示,比如说喝一点热饮,吃一点温阳的食品,老北京在这个时候特别爱吃一种膳食,就是胡椒热汤面,热汤面加点胡椒粉,这种湿热弥漫的气候,阳气很容易散出去,它散一点,我们补一点,它散一点,我们补一点,这叫养,养住阳气不至于下降。入秋以后,阳气进到体内,阴阳才能平衡,所以说在这个季节不做损伤阳气的事儿是根本的根本。
适量出汗可调和阴阳 有益健康
中医认为,夏天适量出汗可以调和体内阴阳,出汗时,阳气随汗液排出,同时带走体内的热邪,有助于缓解因阳气过盛引起的热病症状,但过于汗出则会损伤阳气。
不必谈"凉"色变 小暑时节可适当吃冷饮
专家表示,小暑时节,瓜果集中上市,健康人群可以多吃应季瓜果,也偶尔吃点冷饮,这都是平衡阴阳的好办法。
北京中医医院院长刘清泉表示,适度地喝着吃点用点冷饮,适度的空调房间,让出汗的现象迅速给止住了都是养阳保护阳气的一个根本,所以千万不要说这时候不能吃冷饮的,冷饮实际上就是这个时间吃的。
如何看待“冬病夏治”和“三伏贴”
今年7月15日入伏,恰在小暑节气内。那么,“冬病夏治”和“三伏贴”又是怎么回事呢?来听专家的解析。
北京中医医院院长刘清泉表示,最常用的是“三伏贴”。在这个时候,在固定的穴位上给它贴敷上去以后能够激发人体的阳气,使阳气能够在体内保存更多,不至于到入秋以后阳气迅速迅速下降。它来源于《张氏医通》记载的一种治疗哮喘的方法,用的是白芥子为核心,加上姜等等。灸上以后一定要起疱,目前都把这种治疗的方法变得很温和了,不让他发疱了,不让发疱怎么办呢?那就得贴的次数多,贴的天数多,它的作用才能更加持久。
专家:三伏天养生不要盲目跟风
另外,专家还提醒,三伏天养生不要盲目跟风走极端,三伏贴、三伏灸、天灸晒背等都是针对哮喘、慢性支气管炎、过敏性鼻炎等有寒症的患者,一些皮肤病患者也不适合在太阳下暴晒。
来源: 央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