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我们的视觉与物体本身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呢?
目前有三种理论:
生态学理论认为,视觉反映的就是物体原本的样子,因为物体对光照的反射就是物体本身;
联接主义和认知主义认为,我们的视觉世界不是外部刺激的简单反映,而是视觉系统本身创造出来的。
其中,目前主流观点更倾向于认知主义,强调视觉知觉是脑视觉皮层对上传信号结合长期记忆,演绎推理等高级整合的产物。
这种理论对于本问题涉及的物体部分被遮挡的视觉形成可以提供更合理的解释。
比如,我们看到栅栏后面有一条狗,尽管我们看到的仅是狗的一部分,另一些部分被栅栏遮挡,但是我们的大脑仍然会形成有关狗的完整的视觉知觉。
这意味着狗被栅栏遮挡的部分,被我们的视觉系统通过某种机制来补充完成了,这种对物体被遮挡不可见部分的视觉的补充完成被称为视觉非模态完成。
下图是视觉非模态完成的一个典型例子。
图中真正唯一可见的东西只是以某种方式排列的一些黑色三角形。
但是,我们看到的却是带有一些黑色尖尖的球体。
严格来说,该球体是不可见的,我们为什么就产生了球体的视觉呢?
这就是通过非模态完成实现的。
同样的道理,我么所看到的戴着口罩的人的面貌也是非模态完成形成的:
戴口罩时,尽管鼻子和嘴巴被遮挡不可见,我们眼睛的视网膜上并没有接受到这部分的光学信号投射;
但是,视觉信号在大脑皮层的处理和整合时通过某种补充完成了面部整体的视觉感知。
如上所述,高级视觉中枢的处理可以“调用”以往的记忆,或者通过演绎推理最终整合完成。
如果当面对的是一个你认识的戴着口罩的熟人,那么你的视觉系统可以依靠记忆来实现视觉的非模态完成。
当面对的是一个你不认识的戴着口罩的陌生人,视觉系统可以依靠演绎推理来实现视觉的非模态完成。
那么,是什么原因让一个戴口罩的人看上去更好看?
即通过非模态完成的视觉为什么优于实际呢?
这是因为,如果你面对的是一个你认识的戴着口罩的熟人,尽管之前你已经见过这个人的鼻子和嘴巴,但是记忆的东西通常会有些模糊,整合进入视觉知觉的是更加轮廓化的鼻子和嘴巴。
而这种记忆的模糊往往可以忽略掉一些缺陷,因而看上去比实际更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