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度内旋,会降低对内侧纵向足弓的支撑,从而减少力矩和爆发力。除此之外,还会让足部和小腿肌肉承担更多的压力,久而久之就会产生一些伤病,比如足底筋膜炎、跟腱炎和跑步膝,甚至应力性骨折。
不过也不用太担心,因为过度内旋是可以通过足部肌肉力量训练,来改善和矫正的。
Sulowska博士在实验中发现,经过6周的足部力量训练后,47位实验对象再一次进行35米冲刺跑的测试。数据显示,两组跑者的最大功率都提高了。而且过度内旋的那一组在运动表现方面提升更为显著,比第一测试时用时大幅度减少。
他说:“足部力量训练不仅可以提高能量转移,还能显著改善内旋过度跑者的足姿,让其更接近正常姿势。所以,这些生物力学上的改变,可以帮助跑者获得更好的成绩。”
足部力量训练除了可以提高运动表现之外,还能有效减少伤病。
经常会听到有人说,跑完脚踝疼或者受伤了,就怪鞋子缓震不好,路面太硬了。其实更重要的原因是你的足踝力量不够导致的。
因为在跑步中,足踝是传递压力的关键部位,它所承受的压力能达到自身体重的3倍,所以如果足踝力量不够,就会使得缓冲能力和动作效率下降,并增加踝关节以及其他部位,如膝关节、小腿、甚至髋关节受伤的风险。
一般来说,水平越高的跑者,就越倾向采用前脚掌着地跑法,因为前脚掌先落地能很好地起到缓冲作用,对膝关节的压力确实降低了,但这对足部、跟腱和小腿肌肉的力量要求,却提高了,反而有可能增加新的伤痛。
前脚掌落地时,足部有一个明显的缓冲过程,这个时候脚踝附近的肌群需要充分发力,主要是跟腱和小腿受力较多,来提供足部缓冲的力量。
因此很多专业运动员的常见伤病是跟腱损伤,而不是业余跑者所常见的膝盖损伤。
而在马拉松比赛中,足踝的力量要更加重要,因为马拉松比赛距离长、时间长,赛道硬(多为公路,不像塑胶跑道那样有很好的弹性和缓冲性)、多变(坡度,地面不平整等等),要想保持节奏感,不容易。所以马拉松对跑者的落地缓冲能力、足踝的力量要求就要更高。
至于越野赛,由于地形更复杂,如果跑者的足踝稳定性和力量不够,很容易在比赛过程中出现崴脚等意外。
美国伊卡萨学院(Ithaca College)的研究者也发现,不管跑者的足部形态如何,不管是高足弓还是扁平足,训练足部的肌肉都能有效提高稳定性,让跑者跑得更快的同时还能减少伤病。
如何检测你足踝的稳定性和力量?试试闭眼单脚站立
足部是我们跑步运动的根基,如果根基不稳,非常容易发生损伤;大约三分之一的跑步损伤,是发生在足部,进而还会引发膝关节的损伤。
闭眼单脚站立,是体质测试的的一个项目,及格线是30秒,满分是60秒。这个测试可以一定程度反映你足踝本体感觉的平衡性、稳定性和力量。
石春健老师上个周末辅导了一位跑量3个多月的初跑者,让她做单脚站立,发现10秒都坚持不住。而你能坚持多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