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6点跑步合理吗,早上6点左右跑步好吗

首页 > 健身 > 作者:YD1662022-11-30 12:23:17

近日,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迎来建校120周年发展大会,南师附中1960届校友、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施蕴渝出席发展大会并致辞。“南师附中是我魂牵梦绕的地方!”谈及母校,施蕴渝饱含深情,直言在南师附中度过了人生最美好的少年时代。

早上6点跑步合理吗,早上6点左右跑步好吗(1)

高中最爱的是物理课

居里夫人深深影响了自己

1954年到1960年,施蕴渝院士在南师附中度过了6年中学时光。谈及中学最喜欢的课程,施院士分享道:“我最喜欢的课是物理课。我父亲也是学物理的,我从小就读《居里夫人传》,居里夫人那种热爱科学、追求科学的精神,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很好的教育。”据了解,施院士的父亲施士元是第一届清华大学物理系学生,也是诺贝尔奖获得者居里夫人为中国培养的唯一的物理学博士。

施蕴渝院士介绍,自己高中时期数学、物理成绩很好,这离不开南师附中老师的谆谆教导,如今她依旧能准确地记得高中每一位数理化老师。“我一直梦想做物理学家,原本考大学时我报的志愿也是物理。但是后来我进入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被分在了生物物理系。我到现在都感到非常有幸进入了生物物理系,因为我觉得生命世界更复杂。”

如今,已经80岁高龄的施院士依旧对生命科学充满兴趣。“我现在对衰老、对退行性疾病很感兴趣,因为我也衰老了,但这里边的学问太复杂,所以要终身学习。我跟现在的年轻学生说,如果你们对人工智能感兴趣的话,其实人工智能跟生命科学结合、跟生物医学结合是最大的挑战。”

早上6点跑步合理吗,早上6点左右跑步好吗(2)

一本书全班人看

当年的中学生读书都“狼吞虎咽”

引人入胜的数理化课堂,“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的朗朗书声,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孕育的古巴比伦文明……尽管已经80岁高龄,但施蕴渝院士回想起中学时期,和同学们孜孜不倦地学习的画面依旧历历在目。

“高中老师的语文课讲得非常好,可以说是声情并茂,也让我们爱上了人文。”课余时间,施蕴渝院士还与同学们阅读了很多课外文学作品。“那个时代书不多,好不容易全班弄到一本书,就在班上传阅,一个人只能读1-2天,就得传给别人。大家‘狼吞虎咽’地读书,有《居里夫人传》《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卓娅和舒拉的故事》,也有《水浒传》《三国演义》《红楼梦》等。”

晚上9点熄灯,早上6点跑步

中学时期养成了终身运动的习惯

中学时期,施蕴渝院士住校,晚上9:00宿舍要熄灯,早上6:00要起床跑步。在长期的坚持下,施蕴渝院士不仅爱上了跑步,后来还参加了运动会,不仅在校内参加过百米短跑和4*100接力赛,再后来还参加了南京市的比赛。“南师附中让我养成了终身运动的习惯。今年我已经80岁了,身体仍然很好。”

不仅如此,南师附中还注重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中学时期,每年6月初,施蕴渝院士和同学们还会去八卦洲割麦子,在金川河挑河泥,另外他们还在南师附中农场呆过好几个月,在精工车间实习过。

勉励青少年:

仰望星空、脚踏实地、与爱同行

在施蕴渝院士看来,小学和中学是人生最重要的时期。“在这段时期里,教育不仅是给我们传授知识,更为重要的是教会我们应该怎样做人,如何分辨是非,教育我们应该爱什么,应该追求什么。”

谈及对青少年的建议,施院士分享了几个关键词:仰望星空、脚踏实地、与爱同行。“我们应该仰望星空,我们看到的星空是什么?就是当年像郭永怀、钱学森、严济慈、贝时璋等等这些星星,他们是中国优秀的科学家。很多人隐姓埋名,在非常艰难的情况下为国家做了巨大贡献,他们永远是我们的榜样。脚踏实地,我们要有理想有追求,做科学一定是脚踏实地。与爱同行,我们要爱祖国爱人民,爱我们的学校、我们的亲人、我们的老师。科学的道路,人生的道路都不是一帆风顺,不是平坦的。我们要努力奋斗,不断追求卓越。”

见习记者 顾茜敏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王颖

校对 李海慧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