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的基本特征,核心素养的特性是什么

首页 > 教育 > 作者:YD1662023-02-18 16:30:04

核心素养的基本特征,核心素养的特性是什么(1)

核心素养的基本特征,核心素养的特性是什么(2)

作者丨王红顺(河南郑州晨钟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

来源丨变压器王红顺

虽然距离新课标颁布已过去了八个多月,但要完全吃透其精神并有效指导一线教学实践,仍然需要老师们下很大的功夫。寒假备课前,再次熟读课标,研习课标中还未完全理解的内容,很有必要。本文盘点的这22个核心概念,你掌握了吗?

01.

课标的重要性

课程标准,是学校教育教学宪法,是育人蓝图,具有准绳的作用。

这次课标修标,重在从学科立场走向教育立场,突出素养立意、育人导向;优化课程内容结构;强化学科实践及跨学科主题学习;践行素养导向质量观。课程标准有可操作性,“新课标-新教材-新学案-新课堂-新考评”构成了课改的完整链条。

02.

“课标”的亮点:课程核心素养

学生核心素养,采取通过学科课程素养认领形式来推行,想得到美丽的育人目标-看得见风景的课程核心素养-走得到景点的教学目标,构成了切实可行育人目标行动图。

可见,课程核心素养是课程的基因,一根红线贯彻修订全过程,是课程育人价值的体现,是各学科课程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的独特贡献,是学生通过课程学习之后逐步形成的。

03.

育人总目标确立,义务教育学生画像

培养目标: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

所谓“有理想”,指学生从小要树立远大目标,培养积极的生活态度,对美好生活有向往和追求。

所谓“有本领”,指学生要学到能够运用于实际、满足生存需要、服务于社会的知识和技能。

所谓“有担当”,就是培养责任意识,发挥个人能力,做时代的主人。

04.

核心素养概念、三个方面、六个维度、十八个要点

核心素养是指个体在面对复杂的、不确定的生活情境时,能够综合运用特定学习方式所孕育出来的(跨)学科观念、思维模式和探究技能,结构化的(跨)学科知识和技能,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内的动力系统,分析情境、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交流结果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性品质。

通俗说,是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正确价值观。

核心素养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如图所示:

核心素养的基本特征,核心素养的特性是什么(3)

05.

学科要培养核心素养

学科核心素养的基本特征,是以学生发展素养为核心追求。


学科核心素养是对能力、情感、态度学科三维目标的整合,是确定学科课程标准、学科知识体系、学科质量标准的依据和导向。学科核心素养以结构化的学科知识与技能体系为重要载体。

课程核心素养,是该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指该课程实施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的独特贡献,是学生通过该课程学习之后逐步养成的关键能力、必备品格和价值观。它具有整体性、情境性、反思性。

语文学科素养

高中: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

义务:文化自信;语言应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

数学学科素养

高中: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学运算;数据分析。

义务: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

物理学科素养

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

化学学科素养

高中: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

义务:化学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与实践;科学态度与责任。

生物学科素养

生命观念;科学思维;探究实践;态度责任。

英文学科素养

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学习能力。

历史学科素养

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地理学科素养

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

科学学科素养

科学观念;科学思维;探究实践;态度责任。

劳动学科素养

劳动观念;劳动能力;劳动习惯和品质;劳动精神。

艺术学科素养

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文化理解。

信息技术核心素养

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社会责任。

体育与健康核心素养

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

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

政治认同、道德修养、法治观念、健全人格、责任意识。

核心素养的基本特征,核心素养的特性是什么(4)

首页 1234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