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最早是用来干嘛的,瑜伽的真实来历

首页 > 教育 > 作者:YD1662023-04-15 06:58:16

瑜伽最早是用来干嘛的,瑜伽的真实来历(1)

瑜伽

瑜伽(yoga),在古奥义书中记载:瑜伽原义为“牛马驾车”,广义为联结,统一,结合,相应。

牛马喻为感官,缰绳喻为思想,车夫喻为心,车喻为身体,车上的乘客喻为灵魂!

感官去看,去听,去闻,去嗅,去觉,由此了解身边的环境,和自身的处境。

缰绳是个人的认知力,思想,即我们在生活和学习中积累的知识经验。

车夫是我们的心,这颗心本清静,通过自我经验和辨识力去驾驭感官。

车是身体,承载着灵魂(乘客),通过心对感官的控制与收摄,行走在路上。

瑜伽最早是用来干嘛的,瑜伽的真实来历(2)

在奥义书中讲到:瑜伽是心灵对感官的控制练习,心灵要做感官的主人,而不是感官的奴仆。所以瑜伽是对心灵的训练!

内心清明,不为感官所接受到的外界*所迷惑,头脑中的经验和知识认识路况信息,身体轻安健康,载着灵魂前行,由此合一联结。

我们接触的瑜伽多是通过身体进行练习。身体是灵魂的载体,身体健康少疾,方能在有觉知的生命体验中好好修行

帕坦伽里的瑜伽经中,对瑜伽的修行方法有了详细的解释,于是有了八支分法内容。讲到瑜伽的修行有八大内容,这些内容是一个整体,就像一棵完整有生命力的树。

瑜伽

DAMO YOGA

「八支分法内容」

第一支:制戒(非暴力,不说谎,不偷盗,不贪婪,不淫欲)

第二支:遵行(清洁-包括饮食,身体,内心清洁;知足,苦行,自我研习,向奎师那奉献)

第三支:体式法

第四支:调息术

第五支:制感(控制感官)

第六支:执持(内心对观照对象持续观察)

第七支:禅(观照者与被观照对象逐渐合一)

第八支:入定(此时观照者与被观照者合一,就像河水汇入大海,河水和海水合一)。

瑜伽最早是用来干嘛的,瑜伽的真实来历(3)

以上八支为一个整体,但也互相联结。制戒是个人修为的控制,遵行是个人始终遵行的练习,通过身体去培养观照的能力。此时,身体是有感觉的,比如皮肤肌肉的知觉;呼吸的长短,粗细;舌头是否放松;是否被所看所闻的外界信息干扰,或是通过感官对外界的反应,来进行对心的训练。

比如通过听到的声音,来观察呼吸,观看心念波动状态。当能够时刻内收内敛,而保持越来越精细的专注,进入持续的不间断的清醒。就好像你在悬崖边,你时刻能轻走慢行,保持越来越细腻的呵护与观察,总能把心轻轻地,不用蛮力地带到安全的地方。

这就是一种不打扰,不强迫地觉察。

感官在其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若没有感官对外界信息的收集与观察,你如何知晓自己的心念如何?又是因何不安的呢?

这也是培养一颗开放敞开的心的方法。其实我们内心的特性是清明轻安,纯洁中正的。但是却因为执念而无法“无明”了。

执念就像是遮盖月亮的乌云,月亮就是那颗素净之心。不是心变了,而是执念蒙蔽了我们的心。所以瑜伽经中说:瑜伽是还觉知者本来面目!那本来面目就是清静无染的!

通过身体觉知身体,以看去看,以听去听,以觉去觉,以问去闻……

这种过程是开放性的,就像大海一样,随时接纳外界的融入,而始终保持自己的样子。

瑜伽最早是用来干嘛的,瑜伽的真实来历(4)

我们很多人把瑜伽单纯认为“瑜伽体式”。这没有错的,瑜伽本来就是通过身体进行的练习,因为身体始终有所感应,身体是内心的呈现。心灵的不安,也总会通过身体表达。没有身体的支持,如何修炼这颗心呢?

但是瑜伽不是单纯身体姿势的练习,或者说,为了身体姿势很美而进行的杂技性 舞蹈性的身体动作。瑜伽体式是通过姿势进行的感官收摄的练习,从而培养这颗轻盈之心,让本来面目自然呈现。

瑜伽最早是用来干嘛的,瑜伽的真实来历(5)

其实瑜伽体式里,不也包括八支内容吗?或者说,通过身体的练习,整合八支内容。

比如身体进入瑜伽姿势时,要制戒(不说谎,不贪婪等),遵行(内心纯洁无妄念,自我研习),通过身体练习深入呼吸练习,由此控制感官,培养开放敞开都持续观照,进而入定。

瑜伽体式里包含有呼吸,身体姿势,感官,心念,情绪等。不同的心态反应会有不同的呼吸呈现,也会有不同的身体姿势。

比如你带着一颗攀比心所进行的身体练习,就会多看别人,和别人攀比,于是生出不服气,不诚实的状态,眼睛向往游离,身体僵硬模仿。如果能看自己,保持对自己专注的观察,跟随自己身体和呼吸的感觉,一步步练习。不说谎,不攀比就会出现轻和舒展的身体状态。

不同的发心出现不同的身体姿势。体式,以体入式,以体呈现为式。

如果瑜伽姿势就是体式,那杂技演员做出来的姿势不是更美吗?瑜伽要带着心的。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