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内容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名词术语成果转化与规范推广项目审核认证。
又到了一年中最炎热的时节"三伏天"。 "伏"是中国传统历法中的称谓,又可称"长夏",是五行家对季节的一种总结归纳, "伏"的含义为藏伏在地下。春、夏、长夏、秋、冬分别冠以木、火、土、金、水。按照五行的规则,自然循环,由夏到秋,为火克金,那么金就要潜伏一段时间,也可以用"潜伏"来解释"伏",这就是伏天的解释。
伏天为何要护脾中医理论中,五脏对应时节,脾脏与"长夏"也就是"伏天"相通应。脾在中医理论中为后天之本,主要功能是帮助人体运化水谷,简单来说就是消化人体进食的食物进而转化成人体生存的必备营养物质,人体后天的生存要依赖脾的功能来实现,所以脾的功能正常是人体保持身体健康非常重要的前提条件。在长夏时节也就是"三伏天"养脾摄生,是保持脾功能正常发挥的保健方法,暑伏时节不可忽略养护脾土。
夏季多暑湿,炎热的天气加上潮湿闷热,极易损伤身体健康,尤其是脾气。因为脾脏有个特性,喜爱干燥,厌恶潮湿,过于潮湿脾脏的功能就受损了。脾受损,消化吸收功能就下降了,所以有的人在三伏天容易出现口中发甜、没有味道,身体困重没有精神,甚至出湿疹、腹泻、消瘦,这都是湿气伤害了脾的表现。那么三伏天要如何养护脾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