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向和横向是怎样区分,纵向和横向的区别

首页 > 教育 > 作者:YD1662023-05-01 07:55:34

152.我国的国体是什么?

答: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153.《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是什么?

答: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154.我国在长期的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已经结成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有各民主党派和各人民团体参加的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这个统一战线包括哪些人?

答:包括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和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爱国者。

155.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对外政策,坚持哪五项原则?

答: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156.全国各族人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以什么为根本的活动准则?

答:宪法。

157.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什么?

答: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158.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什么?

答: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159.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哪些机关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答:国家行政机关、监察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

160.国家根据各少数民族的特点和需要,帮助各少数民族地区加速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自治机关包括哪些?

答:自治区、州、县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

161.国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什么?

答: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

162.在我国,城市的基层政权是县级市与市辖区,农村的基层政权是乡镇。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行政区域纵向和横向是如何划分的?

答:纵向行政区划包括省、地(市)、县、乡四级制与省、县、乡三级制;横向行政区划分为普通行政区划、民族自治地方区划、特别行政区划。

163.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是什么?

答: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6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是什么?

答: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165.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什么?

答: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即: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166.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的基本权利有哪些?

答:(1)法律面前人人平等;(2)政治权利和自由;(3)宗教信仰自由;(4)人身与人格权;(5)监督权;(6)社会经济权;(7)社会文化权利和自由;(8)妇女保护权;(9)婚姻、家庭、母亲和儿童受国家保护;(10)华侨、归侨和侨眷的正当权利和利益受国家保护。

167.根据宪法规定,我国公民的义务主要有哪些?

答:劳动的义务、受教育的义务、抚养赡养的义务、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的义务、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的义务、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的光荣义务、依法纳税的义务。

168.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它的常设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谁有权决定特赦?

答: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169.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是国家的审判机关。各民族公民都有用本民族语言文字进行诉讼的权利。人民法院在少数民族聚居或者多民族共同居住的地区,应当用什么语言进行审理?

答:当地通用的语言。

170.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检察院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人民检察院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检察权,不受谁的干涉?

答: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 。

171.我国宪法宣誓誓词是什么?

答:我宣誓:忠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维护宪法权威,履行法定职责,忠于祖国、忠于人民,恪尽职守、廉洁奉公,接受人民监督,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努力奋斗!

172.《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规定,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违反干部选拔任用规定,对直接责任者和领导责任者,情节较轻的,给予什么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什么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什么处分?

答:(1)情节较轻的,给予警告或者严重警告处分;(2)情节较重的,给予撤销党内职务或者留党察看处分;(3)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党籍处分。

173.《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规定,接受可能影响公正执行公务的宴请或者旅游、健身、娱乐等活动安排,情节较重的,给予什么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什么处分?

答:(1)情节较重的,给予警告或者严重警告处分;(2)情节严重的,给予撤销党内职务或者留党察看处分。

174.《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规定,利用职权或者职务上的影响操办婚丧喜庆事宜,在社会上造成不良影响的,给予什么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什么处分?

答:(1)在社会上造成不良影响的,给予警告或者严重警告处分;(2)情节严重的,给予撤销党内职务处分。

175.《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规定,党员领导干部对违反政治纪律、政治规矩等错误思想和行为放任不管,搞无原则一团和气,造成不良影响的,给予什么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什么处分?

答:(1)造成不良影响的,给予警告或者严重警告处分;(2)情节严重的,给予撤销党内职务或者留党察看处分。

176.《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规定,拒不执行党组织的分配、调动、交流等决定的,给予什么处分?

答:警告、严重警告或者撤销党内职务处分。

177.《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规定,对党的领导干部的问责方式包括什么?

答:通报;诫勉;组织调整或者组织处理;纪律处分。

178.监察机关采取留置措施,应当由什么决定。

答:监察机关*员集体研究决定。

179.《人民警察法》规定的人民警察包括哪些警察?

答: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监狱、劳动教养管理机关的人民警察和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的司法警察。

180.有哪些情形的,不得担任人民警察?

答:(1)曾因犯罪受过刑事处罚的;(2)曾被开除公职的。

181.人民警察个人或者集体在工作中表现突出,有显著成绩和特殊贡献的,给予奖励。奖励分为那些?

答:嘉奖、三等功、二等功、一等功、授予荣誉称号。

182.人民警察执行警令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答:人民警察必须执行上级的决定和命令。人民警察认为决定和命令有错误的,可以按照规定提出意见,但不得中止或者改变决定和命令的执行;提出的意见不被采纳时,必须服从决定和命令;执行决定和命令的后果由作出决定和命令的上级负责。人民警察对超越法律、法规规定的人民警察职责范围的指令,有权拒绝执行,并同时向上级机关报告。

183.人民警察依法实行警衔制度。什么是警衔?

答:警衔,就是警察的官阶,它是区分警察等级、表明警察身份的称号和标志,是政府授予警察的荣誉。

184.对党员的纪律处分有哪些?

答:警告;严重警告;撤销党内职务;留党察看;开除党籍。

185.对受行政处分的人民警察,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可以降低警衔、取消警衔。对人民警察行政处分包括那些?

答: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

186.公务员的定义是什么?

答:是指依法履行公职、纳入国家行政编制、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的工作人员。

187.公务员职位类别按照公务员职位的性质、特点和管理需要,划分为哪几类?

答:综合管理类、专业技术类和行政执法类等类别。

188.公务员职务分为哪两种?

答:领导职务和非领导职务。

189.领导职务层次分为那几层?

答:国家级正职、国家级副职、省部级正职、省部级副职、厅局级正职、厅局级副职、县处级正职、县处级副职、乡科级正职、乡科级副职。

190.综合管理类的非领导职务有那些?

答:巡视员、副巡视员、调研员、副调研员、主任科员、副主任科员、科员、办事员。

191.对公务员的考核应该全面考核公务员的哪几个方面?

答:全面考核公务员的德、能、勤、绩、廉,重点考核工作实绩。

192.定期考核的结果分为那四个等次?

答:优秀、称职、基本称职和不称职四个等次。

193.公务员在定期考核中被确定为哪一类等次的,按照规定程序降低一个职务层次任职?

答:不称职。

194.公务员法对受处分的期间是怎么规定的?

答:警告,六个月;记过,十二个月;记大过,十八个月;降级、撤职,二十四个月。

195.国家实行公务员交流制度。公务员交流的方式包括那些?

答:调任、转任和挂职锻炼。

196.公务员回避制度是如何规定的?

答:公务员之间有夫妻关系、直系血亲关系、三代以内旁系血亲关系以及近姻亲关系的,不得在同一机关担任双方直接隶属于同一*员的职务或者有直接上下级领导关系的职务,也不得在其中一方担任领导职务的机关从事组织、人事、纪检、监察、审计和财务工作。

197.对哪些情形的公务员,不得辞退?

答:(1)因公致残,被确认丧失或者部分丧失工作能力的;(2)患病或者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内的;(3)女性公务员在孕期、产假、哺乳期内的;(4)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不得辞退的情形。

198.青海省政法干警“八条禁令”是什么?

答:(1)严禁对求助群众采取冷硬横推、耍特权、抖威风、吃拿卡要;(2)严禁接受案(事)件当事人及代理人、利害关系人的请客送礼和安排的旅游、健身、娱乐等活动;(3)严禁参与赌博和非执行公务进出夜总会等娱乐场所;(4)严禁参与娱乐场所等经营性活动,或为违法经营活动提供庇护;(5)严禁徇私枉法,办人情案、关系案、金钱案;(6)严禁违规办理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保外就医);(7)严禁刑讯逼供、体罚虐待涉案人员和被监管人员;(8)严禁违规使用枪支、警械具和警(公)车私用。凡违反上述禁令之一的,一律停职;并根据相关规定给予纪律处分,情节严重的,予以辞退或开除;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所在单位屡发上述违纪违法问题的,追究领导责任。

199.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窃取、骗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的,构成什么罪?

答:贪污罪。

200.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的,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的,构成什么罪?

答:受贿罪。

201.为谋取不正当利益,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财物的,构成什么罪?

答:行贿罪。

202.《监狱劳动教养人民警察着装管理规定》对人民警察着装有哪些规定?

答:(1)不得警服和便服混穿;(2)不得歪带警帽,不得披衣、敞怀、挽袖、卷裤腿;(3)不得在外露的腰带上系挂钥匙或者饰物;(4)不得赤脚穿鞋或者赤足;(5)不得扎系围巾、不得染指甲、留长指甲、不得染彩发、化浓妆、戴首饰;(6)男民警不得留长发、大鬓角、卷发(自然卷除外)、剃光头或者留胡须,女人民警察发辫不得过肩。(7)除工作需要或者眼部有严重疾病外,不得戴有色眼镜。

203.根据《监狱劳动教养人民警察着装管理规定》人民警察在哪些情形下,不得着装?

答:(1)非工作时间;(2)女人民警察*后体型发生显著变化的;(3)因涉嫌违法违纪被停止执行职务、接受审查的;(4)辞职、辞退、开除公职的;(5)其他不宜或者不需要着装的。

204.根据《监狱和劳动教养机关人民警察违纪违法行为处分规定》第三条监狱和劳动教养机关人民警察,应当承担纪律责任的,由哪些机关按照管理权限依法给予处分?

答:任免机关、监察机关。

205.根据《监狱和劳动教养机关人民警察违纪违法行为处分规定》第四条对受到处分的监狱和劳动教养机关人民警察,应当有哪些处分?

答:依照有关规定延期晋升、降低或者取消警衔。

206.根据《监狱和劳动教养机关人民警察违纪违法行为处分规定》监狱和劳教教养人民警察有哪些行为,给予开除处分?

答:(1)殴打、体罚、虐待或者指使纵容他人殴打、体罚、虐待罪犯、劳动教养人员致死的;(2)包庇或者纵容罪犯、劳动教养人员从事犯罪活动的;(3)私放罪犯、劳动教养人员逃离监狱、劳动教养场所的。

207.舆情应对能力是新时期政法机关和政法干警必备技能,政法机关和政法干警要提高舆情应对能力,应该做到哪些方面?

答:政法机关和政法工作是天然的舆情聚集库。移动互联的新媒体时代,涉法涉稳舆情易发多发,政法机关和全体干警及相关工作人员要强化舆情意识,落实中央政法委“三同步”要求,提高舆情应对处置能力,从源头上防止和减少舆情炒作的可能性。

在处理重大敏感案事件和突发事件中,政法领导干部要始终绷紧舆情引导这根弦,做到依法处理、舆情引导、社会面管控三同步,否则就可能埋下舆情隐患,甚至导致重大舆情危机。要在开始阶段就把舆论引导和舆情处置纳入整个案事件处理工作,统筹谋划、同步制定依法处理、舆论引导、社会面管控工作方案;在对一些重点敏感人采取法律措施时,开了头就要想着怎么收场,怎么引导舆论、管控舆情。同时要及时同步调整舆论引导和舆情管控措施,主动设置议题,主动引导舆论,确保案事件处理取得良好的舆论效果。

208.舆情研判的基本方法是什么?

答:(1)鉴别舆情性质及真伪。对舆情反映的事件性质、属性、危害程度,舆情扩散走热的后果做出判断。政法工作面广量大,社会稳定涉及到社会的方方面面,政治、经济、文化活动,意识形态斗争,重大敏感案事件都可能对社会稳定产生影响。要站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高度,洞察各种社会现象背后的涉稳风险,及时准确向党委政府提出工作意见建议。

(2)综合判断舆情典型性、稀缺性和敏感性。结合国家的宏观背景、政策取向,结合涉情人物、时间节点、发生地点等,综合判断舆情的典型性、稀缺性和敏感性。

(3)分析当前舆情的关注度和传播力。网络舆情关注度和传播力取决于其浏览量、回帖量、转帖量、转发量、点赞量及对应传播媒体的级别、报道内容、媒体关注焦点、评论焦点、舆情传播节点等综合因素。要做源头分析,舆情由谁曝光、什么背景、谁会关注搜索评论这些消息,分析其传播力。运用监测平台大数据技术,分析舆情传播的广度、深度和烈度,适时掌握舆情的发展变化。

(4)掌握同类舆情发展规律。大数据时代,网络舆情复杂多变,既有理性观点也有情感宣泄,不同的舆论背景、网络平台、参与人群、话题内容都会影响舆情走势,有时候海量原始数据不足以支撑科学分析研判,准确判断舆情走势当依靠综合模型。应将舆情分门归类,寻找规律,挖掘共同点,研判其传播趋势和走向。

(5)研判舆情回应效果。国务院办公厅专门发文,要求政府部门加强政务公开、做好政务舆情回应。在进行舆情回应时,要把握好回应的时、度、效,对舆情处置可能产生的反响进行预判。

209.舆情预警指示等级如何划分?

答:根据国内外舆情研究成果,可以将网络舆情设置为蓝色、黄色、橙色和红色四个等级,分别代表潜在舆情、一般舆情、严重舆情和重大舆情,视不同等级确定进行应对处置原则。

蓝色级:出现潜在舆情。此类舆情的关注度较低,传播速度慢,其影响局限在较小范围,没有转为行为舆论的可能。

黄色级:出现一般舆情。网民对该类舆情的关注度高,传播速度中等,舆情影响局限在一定范围内,没有转化为行为舆论的可能。

橙色级:出现严重舆情。此类舆情不仅获得国内网民的极大关注,也吸引境外媒体的关注,传播速度快,影响扩散到了很大范围,舆情有转化为行为舆论的可能。

红色级:出现重大舆情。国内网民对该类舆情关注度极高,境外媒体高度关注,传播速度极快,影响扩大到整个社会,舆情即将转化为行为舆论。

210.如何用“三同步”原则应对处置舆情?

答:(1)主动应对,占领话语主导权。民众关切的案事件,政法机关如果保持沉默,就会被认为默认,从而引发“舆论审判”和“道德审判”。主动应对包括“做”和“说”,“做”就是开展网下调查,进行实体处置;“说”就是动态发布,告知群众和网民事实和真相。舆情处置应双管齐下,将“做”和“说”同步进行。主动应对原则是其他所有舆情处置原则的前提和基础。

(2)分级处置,逐层应对。要坚持“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和“谁办案谁负责,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办案、主管部门要承担舆情应对第一责任,分级分层开展舆情应对处置。上级部门要做好指导协调、调查核实等工作,使舆情应对留有余地。

(3)精准发布,把握舆情核心问题。应针对媒体和网民关注的核心议题,发布信息、做出解释、化解矛盾,精准回应网民关切,尽量满足公众期待,有效影响和引导舆论。同时要注意,舆情的信息发布要保持口径一致,避免异口杂声、前后矛盾引发次生舆情。同时要善于利用新媒体的优势,用主流的声音引领网络舆论,用实际的工作成效传递正能量,最大限度挤压负面舆情的传播空间,真正赢得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的理解和支持。

(4)迅速切割,敢揭丑不护短。政法舆情应对处置要树立个体、个案影响整体的理念,政法机关要迅速与干警及个人负面行为划清界限,实现有效切割,及时表明态度,立即线下调查、及时问责,公开真相和处理结果,坚决防止和避免出现“蝴蝶效应”,使原本微小的事件不断放大,最终造成严重或重大舆情态势。

(5)实事求是,决不能说谎话。舆情说到底是由实情决定的。实事求是原则是舆情处置必须牢牢坚守的原则,只有尊重客观事实,准确、全面调查事实真相,由线下决定线上,由实情决定舆情,公布真实性和权威性的真相信息和进展情况,才能化解恶意的诋毁与攻击,消除信息不对称带来的误解和争议。

(6)放低姿态,平等对待,换位思考。网络舆论场的鲜明特点是“全民弱势感”,舆情处置不仅是矛盾双方舆论的较量和妥协,更是对广大围观网民追求真相的尊重和交代。政法机关处置网络舆情,必须摆正舆情应对心态,放低舆论回应姿态,以平等对话的方式与网民沟通,表现出对当事人权益的呵护和保障。

(7)把握好黄金时间,快速适时发声。新媒体时代,各类新闻事件瞬间传播扩散,随时可能出现“一人爆料、万人转发、百万人围观评论”的复杂局面。黄金时间意为“像黄金一样宝贵的时间”,也是最有利于将事件处理好的时间。专业舆情研究机构总结发现,群体性事件舆情应对时间为“黄金4小时”,灾害类事件舆情应对时间为“黄金1小时”。

(8)依法处置,用证据和法律说话。实践中,当强大的网络舆论形成后,依法处置是政法机关不受媒体和舆论裹挟的根本,彰显法治和公平正义是不被少数人制造的网络舆论假象所迷惑的保障,从而避免沦为网络暴政的帮凶。

(9)用好管控,实现精准制敌。舆情管控的最高境界是让网民“无感”。对攻击党和政府、攻击我政治体制和司法体制等负面言论,对群体性事件中网上倾向性、苗头性、煽动性、线索性等有害信息,删帖和关闭账号应快速果断,让网民少有负面感,防止转化为网下行动。对一般性质疑言论,需慎用管控,综合采取网评员跟帖对冲等方式,以免打击面过大引起新的舆论反弹。

(10)公信力修复,走好最后一步。舆论引导的核心和目标是公信力修复,政法负面舆情发生后,政法机关要举一反三,通过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出台制度机制等修复公信力的举措,切实做到个案发生,整改一片,让网民看到政法机关接受监督、改进工作的态度和行动。

211.涉法涉稳舆情处置应避免哪些误区?

答:(1)新媒体属性定位不准,言语不当或泄密。放松对“两微一段”等新媒体的管理,没有建立信息发布的审核机制或不严格执行信息发布审批程序,特别是没有将经过认证的政法干警职务微博纳入官方微博管理,导致政法干警个人违反宣传纪律,随意将个人情绪、不正确观点、内部工作信息通过“官微”等新媒体发布,出现雷人话语和泄密,遭网民“吐槽”,进一步加剧网络舆情态势。

(2)接待媒体准备不足,躲避和妄说。政法机关信息发布、典型推树、发动群众、舆论引导各项工作均需要新闻媒体的帮助,但媒体追求的新闻价值也会与政法机关发生冲突。部分基层政法机关因媒体素养不足、接待媒体准备预案不充分,面对记者要么躲避或“一问三不知”,丧失话语权;要么表达的信息不准确,特别是在接受电话采访、没有预约接受采访时出现违反原则的妄说。

(3)传播规律认识不清,困惑和抱怨。部分基层同志抱怨:“做了99件好事不见媒体和网络传播,做了一件错事就形成舆论被揪住不放”,对此感到十分困惑和委屈。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政法机关只有通过不断向媒体提供有新闻传播价值的正面信息,同时又妥善处置好政法负面舆情,才能维护政法机关的公信力。

(4)依赖媒体公关,不做实体处置。新媒体时代,很多负面舆情是通过网络发帖、围观转发评论产生的,无法找到传统媒体的公关对象,政法机关能做的就是练好内功,通过线下有效处置,线上动态发布,才能导控舆论。

(5)迷信舆情监测技术,基本舆情判断缺失。政法机关搭建舆情监测平台或购买社会服务动态监测舆情十分必要,能够确保舆情“即动即知”是妥善处置的前提。但一线政法干警和司法局(所)工作人员没有条件依靠监测软件,只有靠敏感的舆情意识,通过利用身边的互联网搜索,从论坛发帖跟评,微博转发围观,网络媒体和大V转发,都市媒体跟进,主流媒体报道,境外媒体刊发等方面判断舆情是否发酵。

END

(信息来源:局刑罚执行处)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