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向比较和纵向比较什么意思,为什么要进行横向比较和纵向比较

首页 > 教育 > 作者:YD1662023-05-01 07:26:24

创办链家前

从网上零散的资料中搜集左晖的创业史,可能会让人大失所望,因为你既看不到那种运筹帷幄的霸气,也看不到步步泣血的辛酸,而是极其平淡。

1992年,左晖21岁,刚从北京化工大学计算机系毕业的他被分配到北京郊区的一家工厂当工人,但没干几个月,他就跳槽到了中关村一家软件公司做客服。

虽然是计算机系毕业,而且身处中关村,但左晖并没有踏入到互联网行业,因为彼时中国还处于互联网大潮的前夜,日后翻云覆雨的互联网巨头,也还奔波在各自的命运之路上:

18岁的刘强东兴冲冲到人民大学报道;马云和几个朋友在杭州办了一家小小的海博翻译社;雷军加入了做软件的金山公司;丁磊在成都读大三;李彦宏在美国攻读硕士;而左晖的老乡,同为西安人的“学霸”张朝阳,刚拿到了麻省理工学院的博士学位。

“来早了”的左晖日常除了接电话,就是收集客户反馈。刚接进一个电话,还没来得及说“您好”,不到一米远的另一个电话又毫不客气地响起。

这样的工作状态,每天要持续11个小时,左晖一做就是三年。他后来回忆:“那段时间,整天耳朵里都是嗡嗡作响的声音,脑子里常常一片空白。”

1995年他再次跳槽,去一家软件公司做销售,为了一份销售材料可以没日没夜工作三四个月。等项目一完成,会拿来同行的资料进行对比,他非常确信,自己做的更加客观而翔实。

然而,缺乏沟通和公关能力的左晖,销售工作并未做出彩。

看似荒芜的三年,其实让左晖找到了自己的“长”与“短”,他终于想明白,一个人在自己并不擅长的专业里做事情,他永远不可能激发出最大的潜质。

于是,他决定不再继续浪费时间,果断辞职。

转折也随之而来,也是在这一年的一天,左晖和两个大学同学去北京先农坛体育场看了一场甲A比赛,那天,是北京国安对阵广东宏远,北京队赢得漂亮。

也许被球场热血沸腾的气氛感染,哥儿仨说起大学说过的“25岁的时候出来单干”的戏言,都觉得人生不能就这样打工一辈子,这样的人生不值得过。

比赛结束后不久,三个人决定合伙创业,每人出资5万,左晖任总经理,他们进入财产保险代理这个完全陌生的行业。

这其实不是个随便的选择。当时,国家颁布了第一代《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上海、北京、广州开放保险业试点。

他们三个完全不懂保险,更不是保险产品消费者,但寡言的左晖知道,保险业的入门之道就在保险法律条款之中:“如果我的业绩要做得比同行们更好的话,就只有比他们业务更精”。

等大家下班后,匆匆吃过盒饭,沏上茶,左晖就开始研读平安、人保、太平洋等几大保险公司字数浩繁的理赔条款细则,实际上,里面真正有用的只有几百字,这也是左晖要找的,这种“抠字”式的研究枯燥乏味,但他后来说:“这是必经的过程。事实也证明,正是由于我们比别人更了解行业、了解对手,才打了胜仗”。

此外他发现,除了应对行业风险之外,更为棘手的问题是培训员工。他晚上下班后自学,白天上班就在黑板前给员工上培训课。

利用对信息的敏感度以及“结硬寨,打呆仗”的方法,左晖赚了第一桶金。

三年后,由于国家政策变化,他们撤出保险代理市场时,获得了百倍于当年投入的收益。

至此,左晖做的最重要一件事就是如何利用自己的优势赚钱,最后在保险行业抓住了一个风口,用抠细节和强培训胜过了大部分同行,这也成为他延续到创办链家过程中的打法,但其实,那时的左晖还没对所在行业进行触及本质,也就是第一性原理式的思考。

而他真正开始这样的思考,是在创立链家。

横向比较和纵向比较什么意思,为什么要进行横向比较和纵向比较(5)

思考者左晖

时间来到了1998年,前6年辗转多个行业以及创业的经历让左晖有了一种敏锐的洞察力,他很快就抓了日后影响中国的一个大趋势:

那一年,国家取消了“福利分房”并实行市场化,北京个人购房比例在加大,却没有一个可靠的购房服务平台,房产交易信息严重不对称。

作为被中介骗过很多次的资深“北漂”,他对房产交易有着比较痛的领悟,就开始琢磨在这个行业干些事儿。

2000年8月,他成立了北京链家房地产展览展示中心,并与《北京晚报》合作,首次创建“房地产个人购房房展会”。

房展会在军博举办,开展前一天,左晖和工作人员忙了整整一夜后,坐在军博门前的台阶上等着天亮。他心情忐忑,不知道会不会有人来参观。天亮了,人们从四面八方蜂拥而至,会场一度甚至失控。

这让他看到市场的巨大潜力。于是,2001年11月,链家成立。

其实在链家成立前后,中国还有一个肉眼可见的大趋势,那就是互联网,此时BAT虽已齐聚历史舞台,但这时的主角还不是他们,而是网易、搜狐、新浪三大门户网站。而归国留学生、本土技术派等也浩浩荡荡*入了这股大潮。

左晖显然选择了一条截然不同的道路,然而,这条看上去与互联网“各走一边”的路,没承想却在此后被他融合在了一起——他用互联网思维一次次颠覆了自己的行业。

而能进行行业颠覆、融合,离不开他深度的思考,左晖是如何进行思考的呢?

查找关于他的资料可以发现,成立链家后,左晖经常问一些常人看起来有点“离谱”的“灵魂问题”。

比如,他很早就在思考“什么是成功”。

他的回答是,能带来长期愉悦感的事情。

用这个标准来衡量,很多人拼命奔跑追逐的营收、排名、KPI其实都不算是真正的成功,他在一次采访中说,中国过去20年里GMV(成交总额)增长了40倍,核心就是你要赶上,你运气别太差,甚至死掉了都没关系,还能再活一遍,只要赶上了就可以,但这个真的能带来愉悦感吗?

当时地产服务行业还不规范,鱼龙混杂,“吃差价”是普遍现象,大家心照不宣,用这样的方式悄悄赚着钱,链家成立之初也干过,但没几次左晖就感觉开始思考,房产经纪人到底靠什么赚钱?说假话吗?

别看问的简单,但简单的问题往往都是触及底层的大问题,笔者想起了20世纪世界最伟大的哲学家维特根斯坦8岁时在家门口思考的一个问题:如果撒谎对人有利,为何要讲真话?

这个问题萦绕了维特根大半生,他此后得出了结论:讲真话是不容讨论的,因为说谎会违逆内心的呼唤,让人不安。这也指引着他成为了一个更真、更好的人。

左晖对经纪人问题的回答可能有两面,一是从长期来看,说谎的成本越来越高,不可持续,建立信誉可能要好多年,但毁掉只能是几分钟;二是用这样的方式做生意,不愉悦。

所以后来就有了链家的首创的“阳光交易模式”,把“买方、卖方、中介方”三方放在一起,从而回避、克服很多行业中的问题,中介也能通过提供有价值的服务“站着挣钱”。

这其实是对行业产生深远影响的一件事,中介是给消费者提供产品的载体,消费者直接面对的就是中介,他们其实在某种程度上左右行业发展的路径,但之前的中介就像是消耗品,毛巾一样,拧干了再换一条,没有人从根本上关注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每个月的述职报告上,左晖也经常发问:如果下季度只干一件事,准备做哪件?为什么它最重要?

这样通过追溯与提问,找出最重要的那一件。有下属回忆,左晖在述职会上的提问,有90%的问题都不容易回答,按照他的思维,任何东西都要有论据,好要找原因,不好也要找原因,找到本质及核心举措。

当公司业绩不错,准备扩张时,也少不了左晖的思考,比如10多年前链家从北京首次扩张到天津第一站时,大家都在谈论如何经营布局天津市场,左晖问了两个问题:第一,天津真的需要我们吗?第二,你能为天津的消费者带来什么价值?有链家和没链家到底有什么不一样?

还有2016年时,链家首次突破万亿GMV,放眼全国,仅次于阿里巴巴。对比初创时27人的小店,当时的链家是具有超过13万经纪人、业务覆盖28个城市的巨无霸。

然而,那一年,左晖在中城联盟论坛上的一个演讲,题目叫“这个社会需要链家吗?”

“我们存在的意义到底是什么,到底给社会创造了什么价值,有链家或者没有链家会有什么不同。”

又是一堆让90%以上的人不好回答的“烧脑”问题。

当链家发展到没有对手的时候,左晖抛给链家高层的问题是,怎样才能把链家往死里整?

这其实可以引申为谁会取代链家的问题,所以就有了后来“革掉自己命”的贝壳找房。

可以看出,贯穿左晖创业始终的,就是一直在追问成功、意义和价值这些触及本质的问题,这其实就是第一性原理的思考方式。

提到这个词,我们会想到马斯克,这也是他经常提到的一个词,他能够在不同领域都做出一些成绩,并不是对所有行业足够熟识,而是把这种思维方式灵活用在了不同行业。

两千多年前, 亚里士多德对于第一性原理是这样表述的“在每一系统的探索中,存在第一原理,是一个最基本的命题或假设,不能被省略或删除,也不能被违反。”

简单来说,就是事物惟一的源头,是抽象的,而且比因果律更高级。这个理论告诉我们,看透事物的本质,要把事物分解成最基本的组成,从源头解决问题。

比如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创建了几何原本,他提出了5大公理,这种公理就是无需证明的事实,就是第一性原理。实际上,后来很多的学问都是基于欧几里得的几何学发展起来的,包括古罗马的很多建筑,都是应用了几何的原理而建造的。

生活当中,人们总是喜欢类比思维,别人做了什么,我们也要跟随去做,这样做的人越来越多,大家觉得这是习以为常的,而第一性原理的思维方式就是保持一种“惊异”,让我们回归到问题本质,然后对问题进行拆解到关键细节,最后各个击破,成为一种全新的解决方案。

左晖就是从这样的视角来思考整个行业,作为一家服务企业,决定其生死的就是客户,客户才是这种公司的起点,企业的成功、意义、价值都需要围绕增强客户体验这根主轴,然后再衍生出“做难而正确的事”“慢即是快”“做减法”“长期主义”等方法论。

左晖还试图把整个团队都打造成这样思考的团队,在一次采访中,他提到了招人喜欢招有抽象思维能力的人。

“我自己觉得一个组织,最好的方向就是抽象和具像的东西都在里面,理性和感性都应该去做,一般情况下抽象比较难,特别是在复杂的服务行业里面,大家不太容易做抽象的事情,但因为产业发展都比较快,所以即便不抽象,没有提升效率,没有提升品质也不错,但这不是我们希望的事儿。”

他还要求招大学生或没有从业经验的,这跟同行高薪挖人或者招很有经验的员工有很大差别,其实就是想从零培养,不让员工过多经验遮蔽了独特的思考。

贝壳投资人、源码资本创始合伙人曹毅评价,贝壳是一支典型的坚持长期思考,坚守第一性原理的团队。

现实中,也有很多公司不断强调客户的重要性,也制定了一些增强客户体验的措施,但往往文山会海之后就不了了之,很多人也会一层层拨开事物的表象,看到了里面的本质,但如果再从本质一层一层往上走,构建起大厦,就做不到了。

这里关键是,在无数选择和诱惑面前,还能不能坚持本心,把从问题本质拆解出来的一个个关键细节真正做到位。

横向比较和纵向比较什么意思,为什么要进行横向比较和纵向比较(6)

怎样做选择?

一个企业面临着繁纷复杂的问题,如果理不清,很容易胡子眉毛一把抓,左晖从增强用户体验出发,进行深度思考后,往上走,抽象出了三对选择:重和轻、慢和快、难和易。

做出什么样的选择,决定了成为什么样的企业,也关乎本质问题能不能解决,他如何选择呢?

重和轻:干别人不*脏活累活

左晖当时认为,中国的房产服务业很多基础设施没有得到解决,就没法给用户提供基本的服务支持,为什么没得到解决呢?

因为产业结构相对而言都比较“轻”,很多事应该有人要去做,却没有人做。

比如2010年时,已经有近半的消费者选择把互联网作为主要渠道,但大多数人都认为,网上找房子的体验太糟糕了,因为网上的“假房子”太多,比如同一时间点,一个城市可能只有10万套二手房在卖,但网上可能就有50万套甚至更多,因为当时的网站规则是,新发布的就能排在前面,于是中介不断去“刷屏”,房子越来越多。

左晖一看“用户体验糟”,就觉得这事值得做,据说他招募了几百号人,在30多个城市不同小区数房子!

这项浩大繁琐、堪比“房屋普查”工作,看起来不像企业做的事,在当时看起来更是并无实际用途。

不但内部多数人看不懂,其实左晖自己也难以判断何时才能产生价值,但他认为,只有为每个房子建立ID,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重复房源、虚假房源等问题。

如今这项工作已逐步积累成贝壳找房覆盖中国322个城市,以2.26亿记录在库的真实房源信息,成为国内数据量最大、覆盖面最广、维度最全面的房屋信息数据库——“楼盘字典”。

正是有了“楼盘字典”,链家才有底气在后来首推“真房源计划”,成了自身的独特竞争力。

还有在做“自如”产品的装修改造过程中,链家希望供应商能够在 14 天时间内把一个标准住宅给提供出来,但市场上没人能够做到,一般企业也就不去做了,但链家却自己去做了,结果变成了全北京最大的装修公司,连自如宝洁也变成了全北京最大的保洁公司。

慢和快:慢即是快

很多人可能觉得,链家是一家快公司,自如似乎是从迅速发展了起来,完成了自我造血,而贝壳找房似乎也是没几年就发展起来了。

但其实,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左晖为自如的架构梳理了六年。链家从2011年就在思考使用互联网武器改造传统租房市场,把居间服务升级为资产管理服务。

在自如走红之前,CEO熊林专注于运营效率提升,经历了漫长的孤独时光。

而在贝壳推出的很多年前,链家内部就一致认为,打败链家的一定在线上。2014年时,还在负责链家在线的彭永东就注册了一个叫贝壳的新项目,打算搞一个中介行业的开放平台,只是后来条件不成熟暂时搁置了,但这个想法一直在打磨。

直到2017年,左晖觉得时候到了,彭永东先打试验了一年,选了郑州、徐州等城市,有的地方是纯轻资产模式,有的地方是轻重结合。直到有了成效才开始推向市场。

左晖说,“我们觉得自己是一个相对比较慢的公司,长期在一个领域里,在战略上也不是很快。但是这种方式比较适合我们,在基础服务产品的提供过程当中,慢慢来的做法,会让产品的品质更有保障。”

难和易:做难而正确的事情

左晖推动的很多行业改革都跟同行背道而驰,每一次都会引发震荡,甚至是抵制。

在推“真房源”时,链家的来电量明显减少,你把嫌恶设施都公布了,我这房子还怎么卖?房子的带看次数都公布了,我还怎么“忽悠”客户?

链家的经纪业务在三个月内连续下滑,还出现了离职潮,在职的经纪人都觉得“老左疯了”。

然而在100天后,局面发生了戏剧性的逆转——链家的准客户又回来了,交易额稳步回升,口碑也快速改善。

刚推出贝壳找房时,链家内部的经纪人都表示质疑,感觉自己变成了“散兵游勇”,而外部更不用说,得知贝壳是想做一个行业内的操作系统,把所有房产中介都搬到一个平台上面,其他企业不干了,同仇敌忾,集体讨伐,称贝壳“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

但不到一年,“反贝壳联盟”就土崩瓦解,很多企业加入到贝壳平台。

这是非常有意思的一个点,贝壳成功把本应是敌人的各大中介商发展成会员,大家居然愿意让渡一部分义务做大蛋糕。

可以想象,没推出一次革新,左晖需要承受的孤独和压力是极大的。

这样看下来,用第一性原理思考是一件很“烧脑”的事,但用第一性原理来做事更是难上加难。所以,左晖还常说一句话:“走少有人走的路。”

横向比较和纵向比较什么意思,为什么要进行横向比较和纵向比较(7)

最后的启示

这样下来,无论链家还是贝壳,都没有对手,左晖在接受采访时也表示,从不在意别人做什么。

因为用第一性原理来思考、做事,路径会跟同行截然不同,马斯克也说,我们运用第一性原理,而不是比较思维去思考问题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在生活中总是倾向于比较,对别人已经做过或者正在做的事情也都去做,这样发展的结果只能产生细小的迭代发展。

在商业世界中,一般的比较思维主要包括横向比较和纵向比较。

横向比较是一种竞争意识,看不到终点在哪。彼得·蒂尔在《从0到1》这本书中认为,竞争是一种观念,这种观念在整个社会中蔓延,扭曲了我们的思想。结果竞争越来越激烈,我们在实际中获得的却越来越少,我们把自己困在了竞争中。

现实中就有很多这样的例子,比如共享单车大战、外卖大战、社区团购大战等等。

而纵向比较是基于过去的经验和历史。彼得·蒂尔认为,商业世界的每一刻都不会重演,下一个比尔·盖茨不会再开发操作系统,下一个拉里佩奇或是谢尔盖布林不会再研发搜索引擎,下一个扎克伯格也不会去创建社交网络,如果你照搬这些人的做法,你不是在向他们学习。

按照比较思维去“拿”别人的做法,是在“偷懒”。左晖曾说“我觉得我们今天好像都偷懒了,要去问踩了哪些坑,但这个坑毕竟是他踩的,你自己没踩过,你自己到处打听,还不如自己去干。”

第一性原理的思考方式不是先天就有的,用这种方式思考也会相当“烧脑”。

因为人脑并不是按照第一性原理的思维方式去运行的,认知科学大师侯世达认为,大脑是依照着类比的模式去理解这个世界的,而不是依照机器的逻辑运行。用人脑去进行第一性原理的思考,就像是在一台macbook上运行windows系统。

除非,你是一个AI。或者,训练自己像AI那样思考。

想想看,在你的生活和成长中,是不是有时会困厄于一种状态:意识到存在一些问题,但无论怎么努力似乎都没法消减其中的“不满”。

这时候你就该思考一下,是不是你没有抓到这个问题“第一性原理”。

左晖就是在用不断追问的方式探寻所做事情的本质,看起来平平淡淡的创业历程,其实该考虑的问题,该踩的坑都有,只是用一种特殊的方式化解了。

而且,他太低调,也容易让人忽略他经历的惊涛骇浪。

深度思考,低调做人,是他留给我们最大的启示。

上一页12末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