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多而不教功适息翻译,不疾不徐得之于手而应于心翻译

首页 > 教育 > 作者:YD1662024-04-05 15:43:23

③有“玄德”在身的统治者,长什么样?除前面提到的之外,还有就是慈勇、无私、不敢为天下先、抱一为天下式、侯王得一(以为天下贞)、清静(为天下正),等等,就不是区区“不以智治国”那么简单了。

前面的“不以智治国”,只是否定一些负面的东西,而施以什么正向的东西是必须明确的。“玄德”就是为道的统治者在治国理政中,对“以智治国”的否定和新的合道原则的落实。

④对应于“玄德”而来的“大顺”,是老子的理想境界。与之相反的是,其时“国家昏乱”、“民之难治”等。那“大顺”长什么样呢?就是“为无为,则无不治”、“天下正”、“执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太”、“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等等。

智多而不教功适息翻译,不疾不徐得之于手而应于心翻译(9)

2、全书来看,这句话极其重要。

①解析了“不道早已”的原因。老子说,“玄德”极其深远,难以理解,与很多世俗事物及现象是相反的。其实,这句话也可以反过来,从“物”的角度来说,即“有些物”与“深远之道是反的”,即“这些物”没有复归于“不自生”的根本之处,“反”到底了,把“玄德”抛之殆尽。这时,它们完全背离了“道”,质变了,就叫做“不道”。其结果是“早已”,是“道之自然”使然。

②是理解“道可道,非常道”的最好依据。老子的《道德经》并不玄妙,老子只是说,“人们往往以自己认定的道理和概念,来作为自己行动的依据。我这里所讲的道理,是真正可以奉行的,但不是那些人们认定为恒常不变的道理。”是啊,人们没法理解深远的“玄德(道)”,只认自己世俗境界的死理,这样就出现了两个相反的东西,一个是世俗的“常道”,另一个是合道的“非常道”。以“非常道”颠覆“常道”是《道德经》的主打内容。

③是理解“反者,道之动”的最直接依据。很多人总觉得这句话很深奥。其实,老子只是讲了一个简单的发现“道”的路径而已,就是,“与俗人们认定为恒常不变的道理及相应的作为相反的,就是道的运行。”为什么?因为“自然之道”无所谓“反不反”,而“物(世俗之作为)与玄德(道)”已经是相反的,相当于“反反得道”。

智多而不教功适息翻译,不疾不徐得之于手而应于心翻译(10)

【细读后语】

历来,一些人说老子是“愚民”的,就是以本章为主要依据。而多数人虽然并不认同老子有“愚民”的思想,但他们却是大致这样翻译前三组句子的,“古代善于为道的人,不是教导人民知晓智巧伪诈,而是教导人民淳厚朴实。人们之所以难于统治,是因为他们有太多的智巧心机。所以用智巧心机治理国家,就必然会危害国家,不用智巧心机治理国家,才是国家的幸福。”其中的主要问题是,为了让老子“不愚民”,随意改动了关键字的含义,依然认为“民之智多”是“难治”的原因,其实是没有弄清楚老子的本意。可以看出,很多人对“老子不愚民”的论断,信心是不足的,认识是不深刻的。

前面已从本章的句子结构和论述逻辑,推出老子不愚民的结论,也探明了“难治”的原因在统治者的身上。我想,这只是治标而已;要坚定相信“老子不愚民”和“民之难治不在民”,还要从思想要义的高度来确认。

首先,要明确“本书的定位”。之前多次说过,本书的定位是“侯王的治国守则”,意味着本书的论述角度始终放在侯王(统治者)的身上,并以侯王为主体形成全书的主题、主轴和主旨。拿摄影的术语来说,就是始终保持第一视角不改变,即所谈的都是“侯王挂碍和关切的问题”,与平民无关。

本章提到的,是统治者比较现实的“挂碍问题”,就是“民难治”。那“民难治”的种种表现是什么?在平民身上的,有“心乱、为盗、盗贼多有、多伎巧及奇物滋起、争、不畏死(轻死)、远徙”等等;侯王因之而真切感受到的,有“信不足、侮之、伤其手、大怨、余怨、辱、殆、大患、不能长久”等等。琳琳总总,这些就是侯王倍感困扰的“问题”。

智多而不教功适息翻译,不疾不徐得之于手而应于心翻译(11)

其次,清楚老子的“解决问题的模式”。第五十七章说,“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这是老子给出的统治者解决问题的最根本的逻辑公式!其核心要义是:第一,“我”是问题的“因”,“民”是问题的“果”。第二,解决问题要对治自己,不需要针对平民做什么;自己改好了,良性的结果自然会在平民身上呈现出来。这个模式强调的是,解决问题时,统治者要为自己的问题负百分之百的责任;如果平民还有丝毫需要改变的地方,作为根源的统治者就会转移焦点,就不会作出改变,或者改变不彻底。

举例来看。第五十七章说,“法令滋彰,盗贼多有。”在法令不缺,而且严格的情况下,还抑制不了盗贼的泛滥,就是十足的“民之难治”。连严格施行法令都解决不了的问题,相当于排除了法治不严的原因,那统治者的问题其实就是:“盗贼怎么老是源源不断啊?”检视下去,发现源头恰恰来自统治者一直有“贵难得之货”的举措,这是一种悖道的价值导向,日久而风行,平民就会争相得之,小争为贼,大争为盗;然后国家制订更多更严的法令以图制止民之“行妨”,都没有效果。道理很简单,水闸不关,你能让地不湿吗?

看到这里,相信有人会说,那盗贼就没有问题吗?盗贼当然有“问题”。一个人做了盗贼,那是他个人的问题!他因而受到法律的制裁,这是他应负的责任。但是,如果统治者停止了误导,不再挑动平民的*,从源头上堵住了偷盗的诱因,使多数人归于淳朴自律。那么,出现少数的盗贼,就不再是统治者“治理上的难事”了!如果还有事,那至多是国家常设机关“有司的事”,依程序处理就行了。

还有,“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民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这些都是说“民之难治”的,原因都出在“智多”的统治者身上,主要表现为,以不犯忌讳为名盘剥平民、奢靡成风、严刑酷法、无德司彻、为图利而终为大、轻诺寡信,等等;而深层的原因来自其膨胀的*和错误的认知。

智多而不教功适息翻译,不疾不徐得之于手而应于心翻译(12)

上一页1234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