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多而不教功适息翻译,不疾不徐得之于手而应于心翻译

首页 > 教育 > 作者:YD1662024-04-05 15:43:23

再强调一下,如果说“民之难治”,是因为其“智巧、狡诈、投机、偷盗、不淳厚、侮辱、反抗”等等。其实,这些只是“难治的种种表现”而已!就是说,不是“因为多有盗贼而民难治”,而是“多有盗贼就是民难治本身”!要从根本上解决侯王的治国问题,不能只在“果”里绕来绕去,要去对治侯王身上根源性的问题。

如果直接对民施以教育、法治,就可以解决的问题,只是“民的事”或“国家机关的事”,不是“最高统治者的难事”。还有,在统治者本身问题多多的情况下,如何改变“智多之刁民”?还不是得“愚民”?有人会说,也有好的统治者啊?要知道,对得道的统治者来说,一切依道而行,无为而无不为,根本就没有“民难治”的事!

智多而不教功适息翻译,不疾不徐得之于手而应于心翻译(13)

第三,最为重要的是,要明确“道”的确切内涵。之前细读多次说过,“道”是“自然机制”的概念,“慈信俭”等就是人本然具足的“自然机制”,是“人之道”,只是很多人受到自己有问题的*和认知的蒙蔽和破坏,无法“自然”了。所谓“得道者”,就是通过修为,使其本然具足的“人之道”得以展现,临事时会“自然”(自动自发起作用)。

“圣人”是得道的统治者,其“慈信”在治国理政中体现为,“以百姓心为心”、“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等等。无庸置疑,一个得道的统治者凡事“慈信自然”,怎么会自私自利?怎么会不关爱、不救助平民百姓?而其“俭(本义自我约束不放纵)”则表现为,“居善地”、“不争”、“和其光,同其尘”、“不自见、不自是、不自伐、不自矜”、“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等等。可以想见,一个得道的统治者在平民百姓面前怎么会“昭昭、察察”于人?怎么会欺诈、愚弄于人?

所以,老子在本章说,善于“为道”的人,不以其“得道”而比别人聪明,而是比别人愚笨;更重要的是,提醒修道的侯王,以“慈信俭”等“人之道”,时刻检视自己的作为,特别防范“以智治国”,做到以“玄德治国”,从而把“民难治和昏乱”的局面扭转为“大顺”的结果。

我知道,一些人认为“道是不可言说的”,还有人认为“道是无”,就算认为“道是客观规律”,显得或玄乎,或空洞,都没有确切的内涵。那修道者修什么?得道者得什么?为道者依什么而行?拿什么与系统内其他个体进行互动?统治者凭什么使平民百姓自化、自正、自富和自朴?很多人都不甚了了,就不指望能理解“道者之愚”了。所以,与其强行把“愚”的含义改得好听一点,不如透彻理解“人之道”,就能真切体会到“善为道者”,是“愚己”而不“愚民”的。

智多而不教功适息翻译,不疾不徐得之于手而应于心翻译(14)

第四,举我们熟悉的例子,有的父母说“孩子有问题”,然后把原因归结为孩子不听话、不懂事、不孝顺、青春期,等等。其实,这些所谓的“因”都是“果”!只是“问题”的种种表现而已!就是说,孩子不是“因为不听话而有问题”,而是“不听话就是问题本身”。那孩子“不听话”的原因在哪里?原因恰恰就出在为此感到烦恼和痛苦的父母身上!父母现在的烦恼和痛苦,连着对孩子的关切之情、呵护之爱,但父母的*和认知却出了问题!于是就对孩子生而有之、为而恃之、长而宰之、功成而居之,这对自由鲜活的生命来说,无疑就是严重的占有和控制,孩子的叛逆或自闭就出现了。

现实里,有的父母虽然表现得温和一些,却过于喜欢教育和劝导孩子,或者不自觉地表现出自己“(聪)明”于孩子,实质上都是对孩子的否定!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可以从老子这里得到启示,真正聪明的父母通过“无为、好静、无事、无欲”的自我修为,让孩子在良好的“玄德”氛围中“自化、自正、自富、自朴”。

总之,要透彻理解老子的思想要义,才能确信老子不“愚民”,才能确信“民之难治不在民”才能明白所谓“孩子有问题”不在孩子,才能领悟亲子教育的实质,是父母进行“玄德的自我教育”。

上一页1234末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