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人谁怀才不遇,古代诗人怀才不遇的典故

首页 > 教育 > 作者:YD1662024-04-05 16:40:02

英国著名的思想家、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在1776年,发表了他一生最具影响力、同时也是整个西方经济学起点的著作——《国家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也被称为《国富论》。从名称就可以看出,他所要阐述和解释的对象,是一个繁荣开放的社会,为什么会聚集起财富。

亚当斯密认为人的各种差异,造成了人与人之间的不一样,而人又有不同的需求,这些需求和差异,推动人们去进行分工合作,满足人们某些需要,同时进行一些物质交换。然后,这些分工和合作就产生了职业化。在这一过程中,差异是分工的结果。人与人之间差异不是很明显,但是随着分工合作的开始,差异就越来越大。

古代诗人谁怀才不遇,古代诗人怀才不遇的典故(5)

而剩余的物质是分工合作的基础,没有物质上的剩余,分工是无法进行的,是不可能的。整个社会的商业以及职业化,就在这一层基础之上产生。职业就是分工固定化的结果。

如果我们按照这个标准来看,中国古代是缺乏职业人士的,更不用说由职业化的文人、艺术家了。

西方历史上,尤其是文艺复兴时期,资本一直是推动文化艺术发展的不竭动力。文艺复兴三杰之一的达芬奇,他最具代表性的著作《蒙娜丽莎》,就是他为当时的艺术资助者所描绘的画像。

古代诗人谁怀才不遇,古代诗人怀才不遇的典故(6)

艺术家和有钱的上层人士,这种金钱合作让画家们有了可以养活自己的物质基础,他们不必去另外寻找其它出路。

而中国的传统社会,历代都是缺乏商业的。没有商业也就意味着没有合作和交换。作为艺术家,他们不可能直接生产物质品,来实实在在的养活自己,他们的艺术作品,必须通过交换机制才能在一定程度上使得他们自己有继续从事该活动的可能。但是,这在中国是无法想象的。

古代诗人谁怀才不遇,古代诗人怀才不遇的典故(7)

以中国书法为例,中国书法史上,书法家很多,但是在中国古代,书法家这个称号是没有的,因为古人概念里面没有书法家,也没有书法家这一职业称呼。

就好像我们常常说的文学家一样,古代也是没有的。比如,文学史上非常有名的文学家李白杜甫。李白我们常常说他怀才不遇、悲愤忧愁,嫉恶如仇。

但问题是,他们渴望的是什么呢?他们恨的又是什么呢?我们有没有想过,李白是站在哪一个立场上来思考他自身价值的?

古代诗人谁怀才不遇,古代诗人怀才不遇的典故(8)

上一页1234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