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诚意者翻译,大人者言不必信惟义所在翻译

首页 > 教育 > 作者:YD1662024-04-06 23:54:23

《大学》是一篇论述修身治国平天下的古文,在宋代经过朱熹作《大学章句》后,最终成为“四书”之一,其余三个是《中庸》、《论语》和《孟子》。

读过《大学》之后我才明白了人们所说的“三纲”、“六证”“八目”。

“三纲”: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出自《大学》开篇:“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六证”:止、定、静、安、虑、得。出自《大学》开篇:“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八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出自《大学》开篇:“格物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所谓诚意者翻译,大人者言不必信惟义所在翻译(1)

大学开篇(必学):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始终。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格物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未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此谓知本,此谓知之至也。

《大学》开篇是本书的精华也是提纲部分,全书都是围绕开篇展开的。对于古文的学习,我的思想就是不要把他想的太复杂了,因为一个人的思想层次不一样,眼光见识也不一样,格局世面也不一样,根据自己的理解,自己的见识去读、去理解、去学习就行了,没有必要完全遵照其他人的注解来学习。看书学习就是读其中对自己有触动的,把这些内容记录下来,转变成对自己有用的东西就行了,不管是思想上的还是实践上的,只要能让我们有所成长的就是好的。

《大学》文字不多,但是内容不少,我也是初学,下面就说下对我有所触动的内容。

1、物有本末,事有始终。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译文:万物都有根本和细枝末节,万事都有开始和结束。知道了事物的先后顺序,那么离真正的道理就不远了。

一个本末,一个先后,知道了根本才能重视根本,从根本做起;知道了先后,才知道做事的顺序,不会徒劳无功事倍功半。无论我们做什么事情,都不能本末倒置,要知道什么是根本,任何细枝末节都是为了最根本的目标而服务的,如果太过注重枝节,那也就失去了根本了。就像一颗大树,根茎就是根本,之后用心去培育根茎,让其根深蒂固之后,自然能成为参天大树,枝叶遮天蔽日。做事不能前后颠倒,例如学习文字,只有先学习拼音打好基础,然后听、说、读、写依次进行才能完全掌握,如果直接写字只能是照猫画虎,不知所谓了。

2、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

译文:从天子到平民百姓,都是以修养自身作为根本,如果根本乱了而末节反倒能治理好,这是不可能的事情。

修身就是修养自身,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能力,不管是技能方面还是道德方面,都是属于身的一部分。现在社会是个日新月异高速发展的社会,如果不在自身的提升上下功夫,最后也只能被社会所淘汰。人生在世,修身是根本,不用怕没有机会,只要自己能力强,那么金子总有发光的时候。

3、所谓诚意者,毋自欺也。

译文:所说的诚意的意思就是不要自己欺骗自己。

《大学》八目中,我认为最重要的也是最根本的就是诚意了,主要是这个“诚”字,无论做人或者做事,诚都能给我们想不到的惊喜。当你和周围人相处,用一颗真诚的心是最能打动人了,诚可以引起人们的共情,让自己和其他人相处的更加和谐。做事也需要诚,只要诚心诚意的去做一件事,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4、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懥,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

译文:如果要修养自身,首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态,如果自身有怨恨愤怒则心态就得不到端正,有恐惧心理心态就得不到端正,有喜好和享乐心理则心态也得不到端正,有忧愁和患得患失则心态也得不到端正。

《大学》八目中的正心,一个“诚意”一个“正心”都是说的一个人待人处事的态度,只有思想真诚了,态度端正了,别人就不会和你有什么隔阂,做事也就不畏艰险,总会朝着自己的目标努力。“诚意”和“正心”不只是有关思想,也有关行为,是值得我们一生来践行的思想,也是会让我们受益一生的行为。

5、故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

译文:因此喜爱他而知道他不好的地方,厌恶他而知道他美好的地方,这种人是很少的。

我们有句话说“爱屋及乌”,当喜欢一个人或物时,和他相关的也都看成是好的,这样就失去了基本的辨别能力了。事物都有两面性,好的也有不足的,坏的也有美好的,我们要从不同的方面去看待问题才能得到更加真实的结论。孔子也说过“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也是让我们不能因为一个人的言行来决定他的好坏,说话不好的人也会有好的行为,行为不好的人也会有好的建议。因此,事分两面,关键还是要看自己的心是否不受主观意识影响了。

6、是故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

译文:所以君子先自己做到然后再要求其他人做到,先改正自身存在的问题而后再帮助其他人改正问题。

现在的人物质条件好了,但是精神教育却匮乏了,从小到大接受的教育就是长大为了挣钱,学习也只是一种挣钱的手段了。但是真正当你抱着这个目的长得的时候,有多少人时靠着你以为的手段挣钱的呢?一个最简单的道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啊,自己不喜欢的也别强加在别人身上,有多少人是在把自己不喜欢的事让别人去做呢?人们往往都很容易原谅自己,给自己的错误找理由,却会揪着别人的错误不放。朋友们啊,遇事先想想自己吧,“反求诸己”、“以恕己之心恕人,以责人之心责己”,先把自己做好了再去要求别人吧。

7、所恶于上,毋以使下;所恶于下,毋以事上;所恶于前,毋以先后;所恶于后,毋以从前;所恶于右,毋以交于左;所恶于左,毋以交于右;此之谓絜矩之道。

译文:不喜欢领导的一些做法,就不要用同样的做法去对待下属;不喜欢下属的一些做法,就不要用同样的方法来对待领导;不喜欢前面所做的一些事情,就不要在后面遇到这样的事情的时候还那样做;不喜欢后来认为不好的事情,就不要继续向从前那样做;不喜欢右面的一些人或事,就不要交给左边的人去做;不喜欢左边的一些人或事,就不要交给右面的人去做;这就是絜矩之道。

这段话的核心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如果每个人都能这样做到,那么人际关系就会非常和谐了。每个人的爱好都不一样,每个人厌恶的也都不一样,可能你喜欢的是别人厌恶的,但是你不喜欢的别人也不一定喜欢。因此,只要自己不喜欢的也不要强加在别人身上,这都是一样的。易中天老师说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应该是一个道德的底线,从要求自己做起要比要求别人要容易得多。

8、是故君子先慎乎德。德者本也,财者末也。

译文:所以君子先慎重看待自己的德行,德行是根本,财物是末节。

做人的根本就是“德”,先做一个有德之人,才能做符合道德是事情。所谓正心者就可以用“德”作为标准,以道德作为标准,那么心就正了。道德是根本,追求财物也需要在道德的约束下才是正确的,例如偷抢财物,贩卖毒品,拐卖人口这些都是可以快速挣钱的事情,但却是不符合道德要求的,因此为人们所唾弃,也可以看出来道德才是根本。

9、是故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骄泰以失之。

译文:因此君子所有的高尚德行,一定要忠诚守信才能够得到,骄傲放肆就会失去。

这里的君子,在我看来就是有道德,有能力,达到“至善”境界的人,这个“大道”也就是君子所具有的德行了。有了榜样,我们如何才能得到这种德行呢?忠信以得之,因此,我们要忠诚守信,忠诚的去追求高尚的德行,守信就是遵守道义,通过坚定不移的求知之心来慢慢达到自己追求的德行目标。有得就有失,不是得到了就不会失去了,万物都有两面性,得到了要守住,如果骄傲自满,失去了忠信,那么得到的也可能再次失去。

10、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

译文:拥有财富可以使房屋得到修饰,拥有道德可以使身心得到修养。如果心胸宽广,身心自然就能舒畅。所以君子一定要做到意念真诚。

财富是外,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富有,追求财富无可厚非,有了财富就有更便利的条件,能接触到更多的资源。当财富有了之后,还要追求道德,因为道德是内。良好的道德修养可以让一个人在任何时候都能保持好的心态,无论顺境逆境,当一个人的修养到了一定的境界的时候,万物不能动心,万物皆可获得。而修养道德的根本就是诚意,要有真诚的意念去追求道德,只有自己的心诚了,道德修养自然会随之而来。因此,财富需要追求,道德更需要追求,内外兼修才是一个完美的修行方法。

第一次读《大学》只是粗略的读过去了,这次是第二次读,空读无意义,因此想着读完这次后自己觉得有感触的内容就写下来,总结一下。当然,这只能代表当下,随着一个人阅历的提升,经历的不同,再重新回来看可能会有不同的含义。因此,学无止境,现在学到的不一定是终点,当你再次回首也许会有更大的收货。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