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未见好仁者原文及翻译,昔我东山居原文及翻译

首页 > 教育 > 作者:YD1662024-04-06 23:48:39

我未见好仁者原文及翻译,昔我东山居原文及翻译(1)

【原文】子曰:“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好仁者,无以尚之;恶不仁者,其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

【翻译】

【杨伯俊】孔子说:“我没有见过爱好仁德的人,也没有见过厌恶不仁的人。爱好仁德的人,是不能再好的了;厌恶不仁的人,在实行仁德的时候,不让不仁德的人影响自己。有能一天把自己的力量用在实行仁德上吗?我还没有看见力量不够的。这种人可能还是有的,但我没见过。”

【李泽厚】孔子说:“我没有看见喜欢仁和厌恶不仁的人啊。喜欢仁的人,没得说了;厌恶不仁的人,他的仁就是使不仁不与自己沾边。有能够用一天工夫努力于仁的吗?我没有见过力量不够的。也许真有,但我没看见。”

【钱 穆】先生说:“我没有见到喜好于仁和憎恶于不仁的人。若果喜好于仁了,他自会觉得世上更没有事物能胜过于仁的了。若能憎恶于不仁,那人也就是仁人了,因他将不让那些不仁的事物加在他身上。真有人肯花一天之力来用在仁上吗?我没见过力有不足的。或许世上真有苦力不足的人,但我终是未见啊。”

【夜辰心得】

这章,初看起来挺懵的,即使看了翻译,也搞不清孔夫子到底在说啥。反复深入地学几遍,基本能了解个大概。

孔夫子说,他从来没见到过“好仁者”与“恶不仁者”这两种人。

什么是好仁者?前面讲过,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也就是仁已经上身了,修仁已经成了正果,成为真正的仁者或君子。“无以尚之”,尚,通上。意思是没有什么比好仁更高的境界了。

什么是恶不仁者?恶,指厌恶。指对不仁的人或行为十分厌恶的人。“恶不仁者,其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这样的人,明是非,识好歹,辨善恶,他“为仁”(行仁),能够主动地远离不仁的人,生怕沾染上不仁的习气。“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一般解释为远离不仁的人。钟博士说,也可以理解为,我们自身不仁的思想、行为、念头,不让它显露出来。一有不仁的念头起来,立马能够觉察到,然后回到仁的念头上来。“不怕念起,只怕觉迟”、“才动即觉,觉之即无”。不仁的念头,它一升起来,只要被察觉到就没了。

这两种人,“好仁者”与“恶不仁者”,一个是仁已经上身,一个是还在努力行仁,境界前者要高于后者,但也可理解为仁者的两面,既好仁,又恶不仁。为什么孔夫子说“我未见”呢?这是孔夫子感慨,当时的社会,立志于仁的人已经越来越少了,何况有所成就的人,也说明修仁德不是那么简单。

紧接着孔夫子又说,“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意思是,说起来修仁很难,可真正有人能够在一天内把全部的精力用在修仁上吗?我没见到力量有不够的。这两句如何理解呢?举个例子,长征两万五千里走下来很难,可集中精力走一天,这不难吧!几乎人人都可以走下来。试想,一天走下来了,那天天这么走,两万五千里还走不下来吗?古人讲,路虽远,行必至。

我未见好仁者原文及翻译,昔我东山居原文及翻译(2)

这是孔夫子在调侃世人。人们都觉得修仁很难,难在哪里呢?难在不修,难在立志。一个不想长征的人,再有力量他也不会去走的,更何谈走下来。可对于一心想走长征的人,没有说能力不够走不下来的。后面,孔夫子又说了一句,“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也许有力量不够的人,但我从来没见过。这里有些嘲讽的味道。

回过头来捋一捋。孔夫子说了3个“我未见”。第一个,我未见“好仁者”和“恶不仁者”,说的是现实里修成仁的人实在是太少了。第二个,花一天时间集中精力修仁,我未见有力不足者,说的是修仁这事虽难,可只要去做也很简单,每一个都能做到。第三个,“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又强调了一下,也许世上真有一心修仁而力量不够的,但孔夫子说他没见过,压根不相信这种可能。

跳出来看。修仁,即立志成贤成圣成君子。孔夫子教诲人们,世上圣贤君子很少,不是说成为圣贤君子很难,主要是因为没有人真心愿意成圣贤君子。集中精力在一天里修仁,这样的事情人人都有能力做到,可大家实在不愿意做,或者只愿意做一天、两天、一个月。真想走两万五千里的人,花一生时间没有走不到的。孔夫子调侃人们,自己不想做个君子,却找理由说做君子很难,根本不是这回事。

联系佛教的观点看,会更加透彻。佛说,人人皆佛,只不过是被贪嗔痴迷住的佛。这个佛与仁者,可以理解为一个东西。人想要成佛,其实很简单,因为他本来就是,只要把贪嗔痴放下,就回到佛。从人到佛,不需要化学变化,只是物理变化,扫除思想上的一些灰尘即可。“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其实就这么简单。修仁也一样,一念仁时,一念君子;念念仁时,时时君子。

再看之下,成佛成圣的办法很简单,一是真的想成佛成圣,二是时时想、念念想。大道至简,关键在行。孔夫子说“吾道一以贯之”,其意深远。

另外,南师对这章还有另外一种解释。他说,第一句断句错了,应该是“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我从来没见过有仁德的人会厌恶不仁的人。意思是,小人会憎恨君子,而君子不会憎恨小人,他只会同情怜悯小人。真正仁德的人,不会对恶的事物产生憎恶之心。佛,耶稣,都是这样,仁者也是这样。这个解释也挺好。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