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晰是什么意思,清晰的定义是什么

首页 > 教育 > 作者:YD1662024-04-07 07:10:33

昨天我们讲了第四章专注力,包括情绪专注和学习专注。第五章讲述了学习力包括匹配、深度、关联、体系、打卡、反馈和休息七个方面的内容。

今天我们讲述第六章行动力和第七章情绪力,

第六章 行动力——没有行动世界只是个概念

第一节 清晰:一个观念,重构你的行动力

1、珍惜每天的礼物

每天早上醒来,我们都会收到一份礼物——纯净的注意力。

生命是个复杂的系统,好坏自有其运行之道。《系统之美》一书的作者德内拉·梅多斯告诉我们,世界上有一个底层的系统规律叫“增强回路”,它的发生就好比两个小孩子发生了争执,一个人打了一拳,另一个人就更用力地踢一脚,他们每一次的反应都会强化矛盾,升级暴力。注意力的使用同样遵循这个规律,最初的选择会影响行为自动增强的方向。

注意力的增强回路是正向的还是负向的,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最初的选择,这也是老生常谈的道理:要事第一!

要注意在增强回路的起点,做出有利选择所消耗的自制力是最小的,如果等负的增强回路形成,再想改变就难喽!

所以,好钢要用在刀刃上,在初始阶段,强迫自己先做重要的事情,一旦进入正向的增强回路,你便能拥有强大的行动力——这正是增强自制力、提升行动力的秘密。

2、清晰力才是行动力

一切都只知道个大概,这对提升行动力来说,是很致命的。

所以,仅仅知道要事第一是不够的,我们还需要拥有另外一种能力:清晰力,也就是把目标细化、具体化的能力——行动力只有在清晰力的支撑下才能得到重构。

3、一招建立清晰力

在一张白纸上写下以下4个部分:

(1)待办事项

(2)计划完成

(3)实际完成

(4)备注

人们通常会有这样的疑问:把计划做得这么僵硬,会不会让自己变得很死板?事实上并不会,因为做规划的目的并不是让自己严格地按计划执行,而只是为了让自己心中有数。

4、成长是个系统工程

从某种程度上说,有自己热爱的事,比行动力本身要重要得多,因为一旦有了热情,你就会自带“要事第一”和“提高清晰力”等各种属性。

5、一切源于“想清楚”

你陷入怠惰、懒散、空虚的情绪中动弹不得时,往往是因为你的大脑处于模糊状态。

只要拿出笔和纸,写下目标、写下时间,你的元认知能力就能迅速提升,你就会动力满满。归结起来还是那句话:认知越清晰,行动越坚定。

第二节 “傻瓜”:这个世界会奖励那些不计得失的“傻瓜”

我一直在想,一个人开始斩断幻想、踏实行动的起点在哪里?想来想去,我得到一个不可思议但又在情理之中的答案:大概是因为我们有幸做了一次“傻瓜”……

1、成长中的悖论

想先看到结果再行动的人往往无法看到结果。

耍小聪明的人会因为结果不明朗,担心付出没有回报,所以不愿行动,以致永远停留在原地。

事实上,只要道理正确,就别在乎那些小聪明,带着不计得失的心态向前走,你会发现目标越来越清晰。

思考很重要,但光想不做,贻害无穷。

事实上,你只要做上一次就会发现:做成一件事真得很不容易。

这揭示了又一个悖论:当自己从来没有主动做成过一件事情的时候,总会以为做成一件事很容易,于是生出很多不切实际的*和想法,而*越多,就越做不成事。

反过来说,只有当我们真正做成一件事之后,才会知道自己能做的事情其实很少,这样就不会想要那么多了,而*一少,焦虑消散,我们反而能更专心地做好手头的事情。

现实结果才是最好的“评判师”。

2、突破阈值

打破这些悖论的方法就是不计得失地先行动起来。

如果我想养成一个习惯,通常不会以21天为标准,而是要求自己至少做半年。我相信一件事情要是能被持续做180天,它就会成为习惯。

当自己停不下来的时候,表示已经突破了阈值,上升到了一个新的层次。

3、做一个有理有据的“傻瓜”。

如果你觉得别人讲的道理有理有据,而自己暂时无法反驳,碰巧自己又非常想做这件事,那就相信他们说的是对的,然后笃定地行动。

在实践途中,你自然也要保持思考,用行动反复验证他们的理论,不适则改、适则用,直到自己真正做到为止。

第三节 行动:“道理都懂,就是不做”怎么破解

很多人因为缺乏耐心、急于求成,总想跳过行动环节,寻求捷径,最后发现:这才是走了弯路,真正的捷径正是那条看起来漫长且低效的行动之路。

1、认知,其实是一种技能

在科学家看来,学习任何一门技能,本质上都是大脑中的神经细胞在建立连接。

把认知当成技能,知道或想通一个道理时,不要高兴得太早,想想后面还要做大量的练习,这样就不浮躁了。

2、一开始做不好很正常

《思维导图》的作者东尼·博赞和巴利·博赞曾这样形象地描述养成习惯时大脑的工作情况:

当你每次产生一个想法时,带有这个想法的神经通路中的生化电磁阻力就会减少一些,就像在丛林里清出一条小路一样。一开始非常费劲,但是随着你经过这条路次数的增加,这条路也会开辟得越来越彻底,你所遇到的阻力也会慢慢变小。到最后,这条小路会变得平坦而宽阔。

3、我们能做的其实很少

不发生真正改变的学习都是无效的学习。

当“改变”成了读书学习的最高标尺后,我们的学习量还有可能下降。

现实和理论都告诉我们:懂得百点不如改变一点。真正的成长不在于自己懂得了多少道理,而在于自己改变了多少。

对成长来讲,道理都是“空头支票”,改变才是“真金白银”。当你凡事都以改变为标准时,你的成长路径会更加清晰。

第七章 情绪力——情绪是多角度看问题的智慧

第一节 心智带宽:唯有富足,方能解忧

稀缺心态,让人变笨

没有人希望自己变笨,但这事有时不可避免。《稀缺》一书的作者塞德希尔·穆来纳森曾对印度蔗农做过一次调查。调查发现,在收获季节前,也就是他们经济最拮据的时候,蔗农们被眼前最迫切的生计所牵动,终日心事重重。这种状态下,他们总是显得缺乏耐心、目光短浅,无论行动力、自控力、反应速度,还是智商表现都比较差。而在收获季节之后,蔗农有了收入,认知水平和行动能力都会有明显的提升,他们不仅情绪平和,也能规划长远目标并为之行动。

一定的前提下,贫穷确实会使人变笨,这不是因为贫穷让人能力不足,而是因为贫穷造成的稀缺俘获了人的注意力,进而降低了人的心智带宽。

所谓心智带宽,就是心智的容量,它支撑着人的认知力、行动力和自控力。

稀缺只是“变笨”的一种诱因,事实上,任何能制造压力的事件都会挤占我们的心智带宽,比如明天的演讲、考试的期限、失业的担忧,等等。只要我们的注意力被某一个巨大的事物吸引,我们就有可能进入稀缺状态,进而降低心智带宽,做出不明智的行为。

急于求成,焦虑丛生

当一个人同时面临很多任务的时候,他的心智带宽就会降低,反而没有了行动力和自控力。

现代生活虽然缓解了生存压力,却又带来了自控上的压力。抵制诱惑和*无一不消耗我们的心智带宽,而那些有着大把时间和金钱的人士,如果没有足够的心智带宽,也会让自己陷入无聊和空虚之中。

唯有心智富足,方能解忧

我给大家备上五帖觉知“良药”,请各位按需取用。

第一帖,保持环境觉知,理智选择。

第二帖,保持目标觉知,少即是多。

第三帖,保持*觉知,审视决策。

脑子里存在大量任务和念头的时候,往往是我们行动力最弱的时候。所以保持对*的觉知,及时地审视它们,是清理自己心智带宽的好办法。

真正的行动力高手不是有能耐在同一时间做很多事的人,而是会想办法避免同时做很多事的人。

第四帖,保持情绪觉知,谨慎决定。

第五帖,保持闲余觉知,自我设限。

第二节 单一视角:你的坏情绪,源于视角单一

1934年,时任美国总统的罗斯福家中失窃。一位朋友闻讯,忙写信安慰他,劝他不要太在意。他回信说:“亲爱的朋友,谢谢你来安慰我,我现在很平安,感谢生活。因为,第一,贼偷去的是我的东西,而没伤害我的生命;第二,贼只偷去我的部分东西,而不是全部;第三,最值得庆幸的是,做贼的是他,而不是我。”

正因为他具备这种多角度看问题的能力,他才走上了总统之路。

1、世界是多维的,而我们只有一双眼睛

2、成为一台更好的相机

用相机的概念来理解多视角真是一个不错的方法,因为它还包含了另一层含义——相机本身的差别。

我们每个人因为生活环境不同、经历不同、学识不同,所以在看待同一个问题时,理解层次和还原程度也不尽相同。

在“相机”这件事情上,我们一定要保持觉知,要清醒地意识到自己的视角偏误,时刻做好向上升级、向下兼容的准备。拥有这种心态,不仅我们自己能越来越完善,还能与其他人都合得来。

3、总有一个更好的视角

视角不同,选择也会不同。

·同样是半杯水,有的人哀叹“只有半杯了”,而有的人惊喜于“竟然还有半杯”;

·同样是挫折,有的人沉浸在悲伤中无法自拔,有的人则认为挫折是上天给自己成长的提示;

·同样是工作,有的人认为自己是在给老板干活,所以能偷懒就偷懒,有的人认为一切工作都是为了锻炼自己,即使没有回报也愿意尽力投入。

只是有的人面对再好的事情时都盯着一点瑕疵不放,而有的人却能从任何一件糟糕的事情中找到闪光点并放大,忽视其他不足之处。

孰优孰劣,孰喜孰悲,一目了然!

4、大师修炼之路

一是勤移动。顾名思义,就是多移动你的“相机”机位,尝试用不同的视角看问题。

二是善学习。有些时候我们之所以看不到一些角度,是因为自身学识不够,不知道有那个视角存在,所以要多学习,借助高人的视角来观察世界。

三是要开放。更准确地说是保持客观、不臆断。很多人情绪不好,是因为他们把自己做的假设当成了事实,在不确定对方真实想法的情况下,直接把情绪发泄了出来。

四是寻帮助。当我们对情绪问题或工作问题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不要一个人闷头苦想,要学会主动寻求外部帮助,借助他人的多维视角来克服自己单一视角的局限。

五是多运动。适当的有氧运动会提升我们体内多巴胺的水平,而多巴胺对于创造力和多角度思考能力来说都很重要。锻炼不仅能帮我们从负面情绪中快速走出来,也会引导大脑从新的角度看待事物,或者从不同角度观察问题,所以,越是心情不好的时候就越要多运动,越是想不通的时候越要多运动。

六是常反思。无论什么时候,你的笔或键盘都能帮你跳出单一视角,看到更多维度。

第三节 游戏心态:幸福的人,总是在做另外一件事

1、幸福源自主动掌控

现代积极心理学中,最引人瞩目的莫过于爱德华·德西和理查德·瑞恩的“自我决定理论”了。它指出人类有三种天生的内在需求:关系需求、能力需求和自主需求。

换句话说,一个人想要生活幸福,需要具备以下因素。

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得到别人的爱与尊敬;

有独特的本领、技能,为他人带去独特价值;

有自主选择的权力,能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但现实是困难和压力总能把人的情绪和注意力抓得死死的,让你很难看到其他角度。

2、只是在做另外一件事

获取掌控权并不难。当你遇到那些“不想做但必须做”的事情时,只要在心里默念一句“咒语”,就可以让自己跳出事情本身。这句“咒语”便是:我并不是在做这件事,我只是在做另外一件事。

事情本身并不重要,我们只是在通过它获取另外一种乐趣,顺便把这件事给做了。在心理学上,这个方法叫作“动机转移”。

这种掌控的窍门基本上可以分为两类:为自己而做和为玩而做。

(1)为自己而做

产生内部动机最好的方式莫过于立足于让自己变好。

那些对内在动机更敏感和坚持的人,不会为外界的奖励或评价而刻意表现,只会为自己的成长和进步而努力进取,这样的人很难被困难击倒。

如华为公司之所以坚持不上市,就是不希望企业的发展动机被外部力量控制。如果公司上市,虽然可以在短时间内身价暴涨,但它将不可避免地把眼光放到下个季度的财报上。

(2)为玩而做

为自己而做,通常是为了应对外部的压力和要求,为玩而做,则是为了应对重复、枯燥的事情。

这个世界的模样取决于我们看待它的角度

既然做事情就是赋予意义的过程,那我们为什么不赋予它们有用又好玩的意义呢?至少,为自己而做可以解放情绪,为玩而做可以解放注意力。

今天讲了第六章行动力,包括清晰、傻瓜和行动三部分。

清晰指早晨起来的的感觉,之后要开始行动以及建立清晰力的方法。

傻瓜就是不计得失朝着正确清晰的目标努力,突破阈值,获得成功。

行动是指一开始做的不够好很正常,其实我们能做的很少,只要有改变就是进步。

第七章讲了情绪力,包括心智带宽、单一视角和游戏心态。

心智带宽讲述了形成的原因,现实情况以及如何做到心智带宽

单一视角讲述了世界是多维的,而我们的观察视角是单一的,我们应该选择一个更好的视角,要想成为大师,应该如何去修炼?

游戏心态讲述了幸福源自主动掌控,我们做的每一件事其实都是在做另外一件事,为自己而作,为玩而作。

明天讲述第八章 早冥读写跑,人生五件套——成本最低的成长之道

清晰是什么意思,清晰的定义是什么(1)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