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赵州桥
教学要求:
1.会认“县、拱”等10个字,读准多音字“爪”,会写“赵、省”等13个字,正确读写“赵州桥、石匠”等词语。
2.朗读课文,理解第3自然段是通过列举桥栏上雕刻着的图案把“桥的美观”写清楚的。
3.了解赵州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的特点,能用给定的词语向别人介绍赵州桥。
4.体会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赵州桥的历史悠久,设计上坚固、美观的特点。
2.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及用词的准确。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县、拱”等10个字,读准多音字“爪”,会写“赵、省”等13个字,正确读写“赵州桥、石匠”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 激趣导入,引出题目
1.你也许观赏过大海,游览过公园,却没想到在我们河北省赵县的洨河上还有一座建造独特的石拱桥,它就是赵州桥。今天老师就带着大家去观赏这座雄伟、坚固、美观的赵州桥。(多媒体出示赵州桥图片)
学生认真观察图片,互相交流:这是一座 的石桥。
2. 教师小结,导入题目。(板书:赵州桥)(学生齐读题目)
二 初读全文,认识生字
1. 初读课文。
(1)学生听课文的录音,边听边画出本课的生字、新词。
(2)自由读课文。(多媒体出示阅读要求)
①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
②边读边思考,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
2. 检查读书情况。
(1)多媒体出示生字,读生字。
赵 省 县 匠 设 计 史 创 举
且 智 慧 历 拱 济 横 爪
学生练读,指名读。
师生共同正音:注意读准翘舌音“赵、省、设、史、创、智、爪”,前鼻音“县”,后鼻音“匠、拱、横”等。
其中“爪”是多音字,在这里读zhǎo,它还有另一个读音zhuǎ,组词为“鸡爪”。
(2)多媒体出示词语,读词语。
赵州桥 河北省 赵县 石匠 设计
历史 创举 而且 智慧 石拱桥
安济桥 横跨 前爪
自由读,小组读,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3.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一读这篇课文,(可以自己读,也可以和同桌合作读)看看哪些地方使你印象深刻,做上记号,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组长汇报,全班交流,教师引导学生评价所提出的问题,并解决疑问。(相机进行词句训练和朗读指导)
5.朗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1)学生查字典自学生字,理解不懂的词语,并做好笔记。
(2)教师检查自学情况。
①请同学们分自然段读课文,看生字的读音是否正确。
②抽查对词语的理解,要求同学们不但能说出字典上的释义,而且能联系课文内容谈谈自己的理解。(多媒体出示词语解释)
智慧:辨析判断、发明创造的能力。
设计:在正式做某项工作之前,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预先制定方法、图样等。
创举:从来没有过的举动或事业。
③教师指导学生通过看图理解“拱形、栏板、雕刻”这几个词的意思。
三 细读课文,了解内容
1.轻声朗读课文,说说各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2.在理解各自然段内容的基础上,完成填空。(多媒体出示填空)
(1)赵州桥是 的石拱桥。
(2)赵州桥非常 。
(3)赵州桥不但 ,而且 。
(4)赵州桥是我国宝贵的 。
(世界闻名 雄伟 坚固 美观 历史文化遗产)
3.朗读课文,质疑、解决文中不理解的地方。
四 识记生字,写字指导
1.多媒体出示要求会写的字。
赵 省 县 匠 设 计 史
创 举 且 智 慧 历
指名读,齐读,指名领读。
2.识记生字。
看看这些字,你是如何识记这些字的?
形近字比较:
赵—起 省—雀 县—具 匠—匹
设—没 史—中 且—目 举—兴
猜谜语识字:横峰迎来双丰收,硕果载满小扁舟。(慧)
3. 开火车读,一边读一边说说怎样写好所读的字。
(1)这几个字怎样写才能做到规范、美观?出示田字格中的范字,对照例字认真观察。
(2)提醒大家写字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赵、匠、历”:都是半包围结构的字。
“慧”:上下结构。
“设、计”:左右结构的字,都是左窄右宽。
(3)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教师范写强调“创、慧”。
“创”:左宽右窄,左下面的笔顺是横折钩、竖弯钩。
“慧”:上下结构,书写时字要写扁一些,不能出格。
(4)学生再次练写。指名到黑板上写,其他学生在作业本上写,教师评价。
4. 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5. 实物投影写得优秀的生字,由写字的学生说说怎样把字写好。
教学反思:
1.本课的教学内容是扫清阅读障碍。教学伊始,教师出示自学任务,放手学生自学,让学生有据可依。
2.教师鼓励学生质疑。在导入题目时,教师让学生对题目提出质疑,在教学结束前,教师又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提出质疑。“学贵有疑”,质疑使学生动脑思考的能力得到锻炼。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第3自然段是通过列举桥栏上雕刻着的图案把“桥的美观”写清楚的。
2.了解赵州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的特点,能用给定的词语向别人介绍赵州桥。
3.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及用词的准确。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 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指名朗读词语。(多媒体出示词语)
赵州桥 河北省 赵县 石匠 设计
历史 创举 而且 智慧 石拱桥
安济桥 横跨 前爪
2.谈话导入:这节课,我们就来看看作者是怎样写赵州桥的。
二 精读课文,深入感悟
1.学习第1自然段。(齐读)
(1)读了这一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
(2)请根据第1自然段的内容用“因为……所以……”说一句完整的话来赞美赵州桥。(多媒体出示句子)
因为赵州桥是隋朝时建造的,到现在已经有一千四百多年了,所以它是一座世界闻名的石拱桥。
(3)用自豪、赞美的语气朗读第1自然段。
2.学习第2自然段。
(1)自读并思考:全段有几句话,说说每句话的主要意思。整个自然段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赵州桥非常雄伟)
(2)指名朗读,其他同学边听边画出文中具体写赵州桥雄伟、坚固的词语和句子。
重点理解“这么长的桥,全部用石头砌成”“没有……只有……横跨……”“创举”各是什么意思。
(3)同桌讨论上述词句在说明赵州桥雄伟、坚固中的作用。
(4)练习用“因为……所以……”的句式向大家介绍赵州桥的雄伟、坚固,及其建筑设计在建桥史上的创举。
学生:因为赵州桥整个桥身只有一个大桥洞,大桥洞顶上的左右两边各有两个小桥洞,所以,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既减轻了流水对桥身的冲击力,使桥不容易被大水冲毁,又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节省了石料。
(5)“创举”是什么意思?(从来没有过的举动或事业)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是指怎样的设计?理解“既……又……”的句式。(多媒体出示文字)
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既减轻了流水对桥身的冲击力,使桥不容易被大水冲毁,又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节省了石料。
出示多媒体后要求学习朗读。
第一遍朗读按课文原句顺序进行。
第二遍朗读时可将“既……又……”前后两部分内容互相交换。你发现互换后的内容与之前的内容有什么不同吗?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吗?为什么会这样呢?
学生:互换后的意思是一样的,表达效果没有什么不同,因为用“既……又……”连接起来的两个文字片段是并列的关系,位置可以调换。(多媒体出示句子)
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既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节省了石料,又减轻了流水对桥身的冲击力,使桥不容易被大水冲毁。
你能用“既……又……”说个句子吗?
学生:妈妈既美丽又能干。
这样,学生从朗读的实践中理解“既……又……”是同一内容的两个方面,体会并列句式关联词的使用。
在朗读中要求学生说出“减轻”和“节省”的反义词。(减轻—加重 节省—浪费)
(6)指导学生用赞美的感情朗读第2自然段。
3.学习第3自然段。
(1)轻声读课文,讨论:
①第3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第3自然段和第2自然段的内容是怎样联系起来的?
②第3自然段是围绕哪句话写的?(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
(2)多媒体出示第3自然段。
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桥面两侧有石栏,栏板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有的刻着两条相互缠绕的龙,嘴里吐出美丽的水花;有的刻着两条飞龙,前爪相互抵着,各自回首遥望;还有的刻着双龙戏珠。所有的龙似乎都在游动,真像活了一样。
①这个自然段共有几句话?(3句)第1句写了什么?这一句有什么作用?(这一句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引出了赵州桥建筑的又一特点——美观,同时又是本段的中心句)
②本段是怎样写出赵州桥的美观的?
先总说它的美观:“桥面两侧有石栏,栏板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再分说,用“有的……有的……还有的……”的句式,列举了一些龙的图案,具体说明桥的“美观”。
③找出文中描写龙动作的词语。(缠绕、吐出、抵着、回首遥望)
④照样子用“有的……有的……还有的……”说一段话。
(3)指导朗读,用赞美的语气读出赵州桥的美观。
4.学习第4自然段。
(1)讨论:联系上面3个自然段,说说哪些地方体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赵州桥是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是从哪里体现出来的。
学生:赵州桥设计独特,坚固、美观,体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建桥年代久远,到现在已经有一千四百多年了,所以是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2)请用“不但……而且……”把这段话联系起来。
赵州桥不但体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而且是我国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3)大声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要读出自豪之情。
三 再读课文,回顾总结
1.朗读课文,进一步体会文章的主要内容。
2.赵州桥是一座石拱桥,充分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是我国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我们应该为我们有这样的祖先感到自豪。我们要学习他们那种勇于发明创造的精神,把伟大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美好。
教学反思:
1.教师要抓住重点词语讲解,让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从而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
2.朗读是现在语文教学的一个主旋律。本课教学中,教师把朗读摆在了十分重要的位置,强调“从读中感悟”,让学生真正理解一篇课文的内容和它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