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行作者心态,作者

首页 > 教育 > 作者:YD1662024-04-08 17:50:05

白居易,我国文学史上的杰出人才。一生著有多篇诗词,《琵琶行》作于唐宪宗元和十一年(公元816年)秋,时白居易四十有五,任左赞善大夫。

琵琶行作者心态,作者(1)

元和十一年六月,唐朝藩镇之争,刺死宰相武元衡,刺伤了御史大丞裴度,朝野上下一片哗然,白居易不畏权贵,坚决主张讨贼,以振国安,这种正义之举本应受人拥护,但由于他平日好诗,讽喻之诗得罪了不少朝庭权贵,所以,遭奷人迫害,说他官小越位,被贬为江州司马(今江西九江市),成了闲职。之此,挫伤了白居易的报国豪情。

琵琶行作者心态,作者(2)

白居易在上任九江司马途中,闻听江中有人弹奏琵琶声,于是,伤感之情怆然泪下,这种心情人们可想而知,一个具有正义感而且充满爱国热情的人跌落到如此地步内心是多么悲伤啊!这种悲伤的心情是常人难以忍受的,可是,白居易不是一般平庸之辈,他借助此情此景,用一首长篇叙事诗将内心怨恨和伤感表达了出来,这首诗表面是写琵琶女的,从红到暗,从热到冷的世态遭遇,反差很大,实则是描绘了本人的“似诉平生不得志”之壮志,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权贵和有钱人是多么侈耻,平民既使有才也无用,而且人情世故如此暗淡,诗中的“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这句话潜有两层含义,一是反映了两人经历同样遭遇,怀有同样的心情,另一层含义对当时社会的抨击,也反映了白居易对平民的同情心,印射了白居易忧国忧民,热爱下层生活的内心世界。这种精神在当时社会并不多见。诗中以不同角度,多种方式赞扬琵琶女的高超手艺其实是对民间艺术的赞美,反映了人间最美好最接地气的艺术,高才在民间,只是没有发现罢了。

这首诗还有一个奇妙之处既反映了琵琶女当时的中层生活的大红大紫,又反肤了沦落为琵笆女“门前冷落鞍马稀的下层生活”,强烈对比了高中层过官贵人、商人和下层平民的生活壮况。

琵琶行作者心态,作者(3)

所以,这首诗好就好在了不同社会层面不同的人所遭遇的是相同的处境。诗中的“操操切切措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暗示了一种对世态的愤慨和反抗情绪,这种精神的女子在当时并不多见,诗词的风格在当时也不多见,除了李,杜而外也许只有白居易了,再无他人。

由此看来,白居易在当时的心情除了极度悲伤而外,内心是多么复杂啊。这也传递了当时唐朝的这种腐败现象是导致走向衰落的潜在信号。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