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行音乐作者,琵琶行歌曲跟原文是否一样

首页 > 教育 > 作者:YD1662024-04-08 17:43:52


唐德宗贞元四年盛夏,入伏后的长安城,酷热难耐。

里坊的小旅馆里,一个闭门苦读的小伙儿被热得坐卧难安。

他推开窗,伴随热浪而来的是一声声冰块的叫卖声。

他擦了把汗,踱步到冰窖坊,看着那“等同金壁”的价格,叹了口气,转身离开。

忽然,老板叫住了他,递给他一箩筐冰块,且分文不收。

但只有一个要求,就是请小伙儿赐他一首诗。

在没钱寸步难行的长安城,小伙儿凭什么拿一首诗,可抵万金?

因为,他是人人推崇的文坛新星——白居易。

白居易,字乐天,本是河南新郑一寒门子弟。

16岁漫游京都,因写了几首好诗,被一众文豪推上了风口浪尖。

然而,他的人生并没有乘风而起,而是在起起落落中历经坎坷,阅尽百态。

白居易以一颗慈悲心写尽世间真相,参透悲喜后,活成了一束温暖而不耀眼的光。

有句话说: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人生的道路上,天意难测,得失无常。

然而,一旦放下我执,你会发现,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琵琶行音乐作者,琵琶行歌曲跟原文是否一样(1)

困境中,逆风成长更有力

白居易出生时,安史之乱虽过去了九年,但大唐盛世已然绝尘而去,徒留一个藩镇林立的残局。

他家世乏善可陈,祖父是七品县令,父亲也不过是游宦他乡的八品小官。

然而,城东郭的白府小院,却给了白居易人生之初最美好的岁月。

庭内杂植兰桂竹木,四季芬芳,风景不殊;

屋内窗明几净,借书满架,悠然自得。

朝夕相伴的母亲,温润如玉,待人亲善。

在学业上,示之以正、励之以学。

顺遂的光阴里,白居易三岁识字,五岁赋诗,九岁谙熟声韵,温和乖巧,不谙世事。

只可惜,狂风骤雨还是吹开了白家小院的大门。

唐德宗建中四年,父亲白季礼慌慌忙忙赶回家中,满脸的忧愁打破了宁静的生活。

琵琶行音乐作者,琵琶行歌曲跟原文是否一样(2)

这几年,各路军阀拥兵自重,混战不断。

就在不久前,战争的硝烟弥漫至此,白季礼不得不暂离任上,回乡携家眷避乱。

如此仓促地,白居易和安逸的生活告别了,这年他十岁。

短暂的团聚后,父亲命白居易前去江南避难,他像离群的孤雁,飞向了远方。

古语言: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困难与挫折,往往让人苦不堪言,但却是上苍加持我们成长的良苦用心。

关河千里别,风雪一身行。离开父母后的白居易,仿佛一夜之间,长大了。

他一路走,一路看,看尽了田园寥落,看尽了骨肉分离,看尽了时艰年荒,看尽了悲风*气。

思乡的惆怅、救国的宏愿、少年的热情,一齐涌上心头,凝聚成一股拼搏的力量。

抵达江南后,寄居叔父家的白居易远离浮华,埋头苦学。

他白天写赋,彻夜读经,经常读到口舌生疮,写到手心长茧,累到长出白发。

心怀理想,斗胆闯入光怪陆离的人世间,负重前行的白居易没有辜负自己。

他16岁漫游长安,因一首“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博得了大诗人顾况的青睐,一时名满京都;

27岁叩响科举入仕的大门,逢考必过,“慈恩塔下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

29岁,在吏部的“拔萃”考试中,名列前茅,直接开启京官生涯。

正所谓: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困境中,逆风成长更有力。

在挫折中坚持下来的理想,更坚定,用困难磨砺出的心性,更顽强。

最终,我们发现,恰恰是为难过我们的人,阻碍过我们的事,塑造出了更好的自己。

琵琶行音乐作者,琵琶行歌曲跟原文是否一样(3)

得失间,遗憾是另一种成全

贞元十八年,白居易被任命为秘书省校书郎,定居长安。

很快,他就认识了元稹、柳宗元、刘禹锡,他们经历相仿,志趣相投,正是:

“身名同受日,心事一言知。”

然而,共赏花月的日子没过多久,他们就分道扬镳。

三年后,唐顺宗李诵即位,为了削藩发动了轰轰烈烈的“永贞革新”。

刘禹锡、柳宗元作为政坛新秀,备受重用。

相比之下,白居易略显尴尬。他官职卑微,徘徊在官场边缘,只能寄情山水,以遣寂寞之情。

这天,他与好友王质夫游山访古,行至仙游寺,听闻五十年前,唐玄宗和杨贵妃逃亡时,也途径此地。

白居易有感而发写下《长恨歌》,道尽了痴男怨女的“离别苦”和“求不得”。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绵绵不绝的遗憾,何止在《长恨歌》中,也充斥在白居易的生活里。

曾经的爱人,被母亲拆散;曾经的朋友,如今望尘莫及;曾经的理想,更无处实现……

而正是这些遗憾,让白居易文思泉涌,推着他走向人生另一个高度。

琵琶行音乐作者,琵琶行歌曲跟原文是否一样(4)

首页 123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