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秦论作者的强大,过秦论原文全文分段

首页 > 教育 > 作者:YD1662024-04-08 17:51:27

三、寓农于战,习兵练武造就秦国“虎贲”

战国初期,齐之“技击“、魏之“武卒”、秦国“锐士”堪称精兵,然犹以秦军见长,这与秦军提高军队素质的措施是分不开的。当时曾称雄一时魏军亦注重军队的战斗力训练和培养,“魏氏之武卒衣三属之甲,操十二石之弩,负矢五十个,置戈其上,冠胃带剑,赢三日之粮,而趋百里……”。商鞅推行耕战政策,其许多培养训练秦兵士的方法便是从魏军那里学来并给予改进。

《汉书》记载,“春秋之后,灭弱吞小,并为战国,稍增讲武之礼,以为戏乐,用相夸视,而秦更名‘角抵’。”可见,角抵就是对六国训练兵士方法的改进,而后又用来强健秦军士兵的身体,这与秦人强悍尚武的性格极吻合。在秦军中还有多种训练士兵的方法,如“投石超距”便是一种,“飞石重十二斤,为机发行三百步”“超距犹跳跃也”,“投石”乃是将机弩发射石头改为用手扔石头,以锻炼臂力,而“超距”即跳远,以增强腿的韧劲。

秦人不仅服役时训练严格,且役前要训练,役后仍要习兵练武,“秦人五十人为农,五十人于战”即是秦民寓农于战、农战结合的证明,秦人长到一定的年龄,就必须到指定的地方去接受作战训练,“凡民年二十三附之畴,给郡县一月而更,谓‘更卒’,复屯边一岁,为戌卒。”汉承秦制,其正卒训练当与秦类。

关于役中训练,史料记载:“秦二世元年,尽征其材士五万人为屯卫咸阳,令教射狗、马禽兽。”足见秦人在为正卒后,其训练是较严格的,亦有像汉一样的正规的考核兵士的制度。更卒则是,民年少者为正卒前至地方而进行的普遍的役前训练。经过一月训练,使他们初步掌握打仗的一些基本常识。

当然,在训练期间,更卒仍需干一定的杂活。这也当是秦的耕战政策一个基本内容。故在秦取巴蜀地后,秦遂将此政策在巴蜀推行开来,而有张仪等人在成都等地建造“下仓”,教民训练之举。更卒一月训练亦可备不虞之事。如长平之战,秦始皇发年十五岁以上者去长平参战,王翦率卒六十万攻楚,其中便有许多人曾接受过役前训练,有一定的作战技能。

从秦始皇兵马俑的战阵来看,其编制有序、队列整齐、步骑相间、长短兵器配合莫契,军队规模和专业化程度已经远远超越那个时代同时期的欧洲。史料记载:“汉承秦制,三时不讲(武),惟十月,会五营士,为八阵进退,名日乘之。”似这类如何列阵、车战、骑战、攻城、陷阵等的战略战术,对秦人来说是非常精通的,《尉缭子》是秦国军事战略战术的集大成者。因此,秦人军队便有了“虎贲”“锐士”,“锐骑”等的称呼,反映了秦军有良好的战斗素质。另外,秦人尚武好战、贪狠斗勇的传统是秦军勇猛坚强的一个不容忽视的精神因素。如张仪所说,秦“虎贲之士跿跔科头,贯颐奋戟者至不可胜计。”

四、铁兵器装备军队,修守战之备横扫六国

武器是决定战争胜负的重要因素。在统一六国时期,秦不断吸收六国兵器的长处,改进了铜兵器,后来又制造了铁兵器,并在大量的缴获基础上,更新了秦军的武器装备,可谓是“修守战之具”。

过秦论作者的强大,过秦论原文全文分段(5)

战国中期,随着经济的发展、冶铁业的进步,铁兵器遂逐渐取代了铜兵器,成为秦军的主要作战武器。不仅如此,秦的铜兵器如戈、矛、剑、戟等都是极其锋利的,秦皇兵马俑出土的铜剑,虽然其成份以铜、锡等为主,但其加入了少量的稀有金属后,便改变了铜韧性,使铜合金变得极其坚硬,经两千多年沧桑洗礼,仍锋利无比,这说明秦在兵器铸造方面有着极高的水平。

与此同时,加之秦地有丰富的铁矿,埋藏浅而极易开采,为秦铁兵器的制造提供了原料。《云梦秦简》也有“左采铁,右采铁”的记载。岐山、龙首山一带“其上多白金,其下多铁。”《汉书》亦谓:“秦....盐铁之利,二十倍于古。”昭示了秦国有条件、有能力制造大量的铁兵器来供应装备军队。

过秦论作者的强大,过秦论原文全文分段(6)

对于战国时铁兵器的生产,江淹在《铜剑赞》中有一段绝妙的评述:“春秋迄于战国,战国至于秦时,攻争纷乱,兵革互兴,铜既不充给,故以铁足之;铸铜既难,求铁甚易,故铜兵转少,铁兵转多。年甚一年,岁甚一岁,渐染流迁,遂成风俗。所以铁工比肩,铜工稍绝,二世之世,逾见其微。”

战国之时,六国军队多以铁兵器为主。而秦的武器更新,不仅仅是自己制造,还在于大量地夺取。如长平之战等,动辄*伤俘获数万数十万,其缴获的武器不少,秦军将铁兵器留下,铜兵上交,至秦统一后,遂有“收天下兵,聚之咸阳,销以为钟鐻,金人十二,重各千石”。自此后,铁兵器完全取代了铜兵器,但秦军的铁兵器至少也在秦灭六国之前就已全部更新完毕,而这时,六国军队中尚有大量的铜兵器使用,这在武器上就劣于秦军。

考古发掘表明,秦军当时使用的各种军事装备,是当时战国七雄中最先进最精锐的。出土的大量秦弩,包括秦弩机和箭头,经过科学家鉴定,工艺均达到及其精湛的程度。弩机的机械设计原理相当科学,使用极其简单方便,射程能达到300米,有效*伤距离在150米之内。而三棱箭头的设计提高了弩箭的命中精度。这些装备都是六国无法企及的。

五、赏罚分明,军功爵制度刺激秦人斗志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如果没有严令赏罚的军功爵制驱使,秦军将士不会有“千赏蹈利之兵”。

过秦论作者的强大,过秦论原文全文分段(7)

所谓军功爵制,是指根据军功而赏赐爵位、田宅、食邑的爵禄制度,秦国的二十级军功制度从小到大,最小的爵位叫“公士”,最大的爵位叫“彻侯”。这一制度施行于商鞅变法之后,“卫鞅说孝公变法修刑,内务桃稼,外劝战死之赏罚。”为奖励军功,秦特设二十等军功爵。具体规定是,“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为私斗者,各以轻重被刑。”“其法,斩一首者,爵一级,欲为官者为五十石之官,斩二首者,欲为官者为百石之官。官爵之迁,与斩首之功相称也。”“皆以战功相君长。”由于军功爵以利禄为励,实行之后,秦人送“勇于公战”,以战为荣。每每战胜,便“复其身,利其田宅。”

随着军功的越高,奖励也就会越加丰厚,自己在军中的待遇也会提高。没有爵位的普通士兵仅仅能填饱肚子,有爵位的高级士兵不仅能吃到精米,还有当时稀有菜羹。如果父亲战死疆场,他的军功可以传到儿子身上,一个人获得军功,全家人都能受益。当时的秦国以年为单位发放俸禄,俸禄主要是粟米,当时的计量单位是“石”,公士的俸禄是50石,彻侯的俸禄是1000石,两者之间相差20倍。而在当时一个三口之家一石米能吃一个月,50石米能吃五年左右。可以说,商鞅提出的二十级军功制度,给当时的下层民众画了一个大饼,让他们看到了自己升官加爵的希望,给了他们成为上层贵族的可能。《汉书》:“彼秦者弃礼义而上首功之国。谯周释说:“秦用卫鞅计,制爵二十等,以战获首级者计而受爵。是以荣人每战胜,...计功赏至万数,天下谓之上首功之国。”

过秦论作者的强大,过秦论原文全文分段(8)

上一页123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