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圣贤画像——晏子
春秋时期齐国名相晏子,他廉洁奉公、勤政爱民,“以节俭力行重于齐”、“食不重肉,妾不衣帛”,不仅对齐地勤俭节约风俗影响大,更是“廉政”思想提出第一人,对后世影响极大,2014年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中国历史十大清官》中,作者中央纪委监察部贺清龙法学博士将“晏子”列为中国历史十大清官之首——“千古楷模”晏子实为“千古第一廉相”。
中国历史十大清官(2014年出版)
2017年5月16日齐河县晏婴祠开馆,晏婴祠是齐河县为纪念春秋时期齐相晏婴而建的一座汉代风格的纪念性仿古建筑,旨在通过宣扬晏子一生辉煌成就,突出其廉洁、勤勉、爱民、仁政的政治主张,将成为新时代广大党员干部廉政文化教育的新阵地、发展多元文化旅游的新看点。
廉政文化教育新阵地——参观晏婴祠“晏子家训”
山东晏子墓在高密、临淄、齐河三地以外,鲜为人知的是江西上犹县康熙年间还在存有晏子墓。康熙三十六年(公元1697年)刻本《上犹县志》中不仅记载有晏大夫墓,还记载了清康熙进士、上犹知县章振萼所作《晏大夫墓》诗二首。
康熙《上犹县志》卷三记载:“晏大夫墓(晏婴),相传齐晏婴墓,旧志云在村头里太傅山,墓敝如堆阜,樵牧不敢近。国朝康熙三十四年(公元1695年)郡宪(即南安知府)靳襄捐俸修墓立石表之。”清光绪七年(公元1881年)《上犹县志》表述:“大夫齐晏婴(晏子),相传使楚过此,墓在(营前)村头里太傅山。”
康熙《上犹县志》艺文卷载有知县严陵章振萼《晏大夫墓》诗二首。全诗如下:
其一:曾向青齐采邑过,乍传陵墓隐山阿。使臣旧节经鄢郢,上客遗碑长薜萝。霸业当年景庙盛,交情千古大夫多。借君此日为廉吏,秃笔狐裘寒若何。
其二:何期近郭一荒莹,忽动高贤怀古情。季子清风频挂剑,滕翁佳气已称城。岘山久堕思羊泪,华表新传归鹤声。自是范公慕劲节,钓台祠畔客星明。
光绪七年(公元1881年)《上犹县志》
章振萼,字范山,号紫扶,浙江遂安县人(旧县名,位于今浙江省淳安县千岛湖景区),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乙丑科进士,于康熙三十一年(1692)十月任上犹知县。
据县志记载,章振萼亦称严陵人,即严子陵,谏议大夫不屈,乃耕于富春山。章知县有严陵遗风。他在《晏大夫墓》诗中共引用了季子、滕翁(夏侯婴)、岘山羊祜、华表化鹤(丁令威)、范公(范仲淹)、钓台(东汉著名隐士严光)等人物典故。典故中包含对晏子的深深仰慕之情,同时也包含着物是人非的感叹,抒写人事变迁的沧桑之感。
江西上犹小县晏子墓的发现,可见晏子在春秋末期时代各国享有盛名,在中华文明发展历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一席之地,也无愧于春秋战国“二十二子”之“晏子”的尊称。江西历代官员都十分虔诚地相信晏子墓在上犹流传古远,可见江西文化的底蕴深厚,肯定是代代相传而且以各种方式纪念非帝王的晏子。穿越2500多年来历史的时光隧道,我们可以想象得到的历史画面——晏子来往于各诸侯王之间进行纵横说合的声名远播,是一位永远值得后人敬重雄辩四方的外交家和爱仁政贤相。
江西上犹在南唐(公元952年)建县之前,属于吴地,也从属过楚国。上犹县地区建有晏子墓实质上是衣冠冢,但表达的一定心仪这样一位古代为国爱民的贤相。营前(上犹)和湖南(湘楚)交接,由此进入楚国国界。可以遥想当年晏子游历吴国和楚国的历史镜头,晏子先去吴国后到楚国,恰好是一安全通道线。如今浙江安吉龙山古城城址在清同治版《安吉县志》的县域图中就有记载称之为晏子城。晏子也有可能通过水路到达上犹到营前而赴楚。晏子出使楚国应有很多次,而且不可能是一条固定的线路,晏子当然更不可能死在营前,因为史书明确记载周敬王二十年(公元前500年)晏子病逝于齐都临淄(今山东淄博齐国古城)埋于其故宅旁(号为清节里),据专家考证晏子享年95岁。在汉代为了纪念晏子,学晏子思想,汉朝皇帝下旨在全国建了很多晏子墓及晏子庙,供大家祭拜敬仰。
古代进入上犹县的名人有一些,为何独记晏子?从清初康熙年间到清末光绪年间,几乎贯穿了整个清朝历史的几个县志版本都记载着“晏子墓”,其地点是有充分根据的,正是营前这个现被陡水水库淹没的位置。
我想晏子使楚的故事,从古到今可谓是妇孺皆知。1900年发现于敦煌莫高窟17号洞窟中的一批书籍中,就发现有唐末的民间《晏子赋》一首(现藏于国家图书馆),并收录于《敦煌变文集新书》。历史文献记载着许许多多的晏子故事,深刻影响和辐射了封闭的南方客家地域。
《晏子赋》(现藏于国家图书馆)
更重要的是太史公和孔子分别对晏子作出了具备历史高度的肯定评价。《史记·管晏列传》中司马迁对晏子非常敬佩“假令晏子而在,余虽为之执鞭,所忻慕焉。”《论语》“晏平仲善与人交,久而敬之。”“救民百姓而不夸,行补三君而不有,晏子果君子也!” “不以己之是,驳人之非,逊辞以避咎,义也夫!”“不出樽俎之间,而折冲千里之外。”可见孔子对晏婴的评价也非常高。更为重要的是,晏子“和而不同”思想不仅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瑰宝,更是五千年中华文明历史星空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据1947年出版的柳诒徽编著《中国文化史》,晏子排在孔子、墨子、管子之后。楚国实际上就是湖南湖北为主的区域,上犹营前五指峰(鹅形)就是吴楚交通的主要通道,晏子到营前完全可能。清朝几代进士出身且正直清廉的有文化意识的县令将之记录,把“晏子墓”载录县志,不仅说明了当时江西赣州地区上犹县人文历史的深厚,进一步证明晏子的廉政思想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同,不仅穿越2500年历史时空,也像一颗种子深播于华夏大地,根植于九州百姓心中,历久弥新!
【作者简介】
晏金洲,江苏省高邮市人,中共党员,正高级工程师,国家一级注册建造师。深圳市传统文化研究会理事,中国地名学会特聘学术专家,中华晏殊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专题片《寻访晏婴》特邀专访晏子后裔嘉宾,中共临淄区委主办的《齐文化》杂志特邀撰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