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国这个地方,沃野千里,商业发达,但是地势平坦,无险可守,属于四战之地。而且周公旦还留了后手,他在宋国周围围了一圈姬姓诸侯国,其目的就是为了不让宋国做大做强。
所以,宋国一直就是那种实力中等偏上的诸侯国,有钱,有人,有粮食,有地位,但就是动惮不得。
仁义的宋襄公时光如水,生命如梭,转眼间来到了春秋初期。一个人的出现,改变了华夏大地上的游戏规则,这个人就是——齐桓公。
齐桓公励精图治三十多年,建立起了一个以齐、鲁、宋为主体,诸小国为簇拥的一个中原联盟。“尊王攘夷,一匡天下”,成为了毫无争议的春秋首霸。
可以想见,宋襄公是沐浴着齐桓公的威名成长起来的。齐桓公是怎么一步一步走到巅峰的,宋襄公应该都是看在眼里的。宋襄公决定要向齐桓公学习,你能成为霸主,我就不能吗?
很快,宋襄公就掌握了齐桓公称霸的精髓——要打造好名声。
当初宋襄公还是太子兹甫的时候,在他爹宋桓公在弥留之时,他说:“我觉得我哥哥目夷(文中的子鱼),更适合当接班人,老爹你把位置传给他吧。”
他爹宋桓公不同意,他哥哥目夷也不同意。但通过这波操作,宋襄公把自己的名声发扬了出去。
之后,宋桓公病死,宋襄公继位。但恰巧赶上齐桓公在组织葵丘之盟。就是《齐桓下拜受胙》文章中记载的那次,这次盟会是齐桓公霸业的顶峰。宋襄公连老爹都没来得及下葬,就赶去赴会了。
这又让诸侯们对宋襄公更加高看一眼。尤其是齐桓公和管仲,在盟会上,齐桓公将太子昭托付给了宋襄公,希望他能照顾一下太子昭。这让宋襄公在诸侯间的地位,就像坐了火箭一样迅速升高。要知道当时的霸主并不是血脉继承制,而是诸侯们能者居之。齐桓公的这一行为,就相当于释放了一个强有力的信号——宋襄公这小子可以,我看好他,你们以后自己看着办吧。
回国之后,他又让自己的哥哥目夷,也就是子鱼当宋国的大司马,总管宋国军政,体现了兄友弟恭。
这几波操作下来,宋襄公“仁义”的人设算是立得稳稳的了,俨然是一颗冉冉升起的政治新星。
在此之后,老霸主齐桓公晚年昏庸,信任佞臣,把齐国内部搞得乌烟瘴气。继承人问题上也没弄明白,齐桓公死后,五公子互相争位,齐国陷入内乱之中。宋襄公遵守当初的承诺,率曹、卫等诸侯伐齐,支持公子昭上位,最终成功,公子昭继位为齐孝公。
这一下可就不得了了。
首先,我们要了解一下在那个时期,“霸”是什么意思。
霸者,长也。言为诸侯之长。——《孟子·离娄·丁音》
我觉得也就跟“村长”的意思差不多。那个时候想称霸,军事等硬实力是一方面,名望等软实力也很重要。你得德高望重,才能当这个“村长”,齐桓公当时也是这么当上的。
而宋襄公扶持齐孝公的这一行为,就让他的名望达到了顶峰。此时的宋襄公,大有接替齐桓公担任中原盟主的架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