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年以后,莫言回忆他的大学时代,都还能清楚地记起那是1984年8月31日的上午,他搭乘部队的班车到军艺,是第一个报到的学生。这是他真正成名之路的开端。
莫言像刘姥姥进大观园一样,啧啧称叹校园的所有人、事、物。宿舍里配置了崭新的杏黄色的写字台,电镀红塑胶坐垫的椅子,开学典礼上旁征博引的同学代表发言,以及那些鼎鼎有名的人物一个个走进了课堂。
洪子诚、曹文轩教当代文学,汪曾祺、林斤澜、李陀讲创作谈,刘再复讲“性格组合论”,王富仁教鲁迅研究,赵德明、林一安、赵振江教拉美文学,唐月梅讲日本文学,还有孙景波讲美术雕塑,中央乐团著名指挥家李德伦谈音乐欣赏……
这样堪称豪华阵容的教师天团,疾风暴雨般冲刷着莫言他们的思想,刺激着他们闷头搞创作。
大晚上文学系宿舍里夜夜灯火通明,每个人都不睡觉,埋头奋笔疾书。写到凌晨两点的时候,还能听到隔壁同学用勺子敲饭盆的声音,在楼道扯着嗓子喊:“下工了!开饭了!”这时候就有同学陆陆续续拿着饭盘,抱着方便面从宿舍出来,到水房去打水。
那时,莫言认为方便面是世界上最好吃的东西,是伟大的发明。为此他自言,曾一口气囤过五十包方便面,装进旅行袋中,放在床下。还买了二两虾米,每次泡面就搁两颗,味道好极了。
吃饱了又接着写。一篇作品写完,相互传看,平时油嘴滑舌的人都自觉敛了嬉笑,认真地给作者提意见。
这种相互较着劲的写作,近乎疯狂,犹如神话,却立竿见影,产出了一篇又一篇的佳作,造就了八十年代文学界的“黄金时代”。
入校半年,莫言写出小说《透明的红萝卜》,得到了汪曾祺、史铁生、李陀等人的高度评价。曾两度获得茅盾文学奖的张洁,在被问及1985年中国文坛有什么大事发生时,回答说:“要说大事,那就是出现了莫言”。
等到1986年莫言从解放军艺术学院毕业,顺道发表了《红高粱》,可就一举成名而天下知,引起了文坛的极大轰动。过了四个月,张艺谋光着一只脚,手上提着一只断了鞋带的鞋,找到了莫言,说要拍电影。莫言同意了,把《红高粱》版权卖给了张艺谋,拿到八百块钱。莫言很高兴,因为八百块钱在高密可以买到一头很大的黄牛了!
▲ 莫言手稿
两年后,《红高粱》改编成的同名电影火了,还火了四个人:主演巩俐、姜文,导演张艺谋,以及莫言。
谁会想到这四个人后来分别成了影后、影帝、第五代导演领军人物,以及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