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敖先生曾“大言不惭”地自称自己是“中国白话文第一人”,这样的话当年曾引起了不小的争议。许多文学爱好者表示,这话将鲁迅、胡适、朱自清这些白话文大师置于何处。
不过李敖的狂也不是毫无道理。李敖的白话文相当高产,说是著作等身,丝毫不为过。《李敖大全集》,洋洋洒洒1500多万字,在数量上似乎要碾压很多同时代文人。不过,自古论文章,从来没有以字数论的。鲁迅存世的字数就不算多,但每一个字,都是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
对于李敖而言,难能可贵的是,创作体量大,质量却并不坏。新儒学大师徐复观一直以来都是李敖的论敌,但是在谈到李敖时,却并不吝惜欣赏之词:“李敖读古书比我们都读得好”。
李敖的“第一”除了有几分底气,还来自他“好斗”的个性。在他的精神世界里,似乎把所有人都“斗下去”,他就天下第一了,他也确实是这么做的。如果一般人这么做,或许别人会笑话他是“阿Q”或“堂吉诃德”这样的妄想狂。然而这个人是李敖,他选择的“斗”的对象,可不是堂吉诃德斗毫无还手之力的“大风车”,而是现当代的一些著名文人,比如余光中先生。
李敖不止一次在公开场合表示余光中的诗,其实不算高明。就连余光中先生的《乡愁》,在李敖看来,也并不算好。然而我们似乎已经习惯了李敖这种好斗的言行,而且他对余光中作品的批评,有相当一部分也是经不起推敲的。毕竟,李敖自己并不算一位出色的现代诗人,更不算一位出色的诗歌评论家。李敖的批评更多时候是感想式的,是一种性情中人的随性所至。不过这一次,李敖并不满足于过过“嘴瘾”,他竟然严肃地去改动余光中的作品。
对于修改后的作品,李敖是十分自得的。他甚至说,这样一改,就能“见余光中的中文多烂而李敖的中文多好也。”笔者第一次听说这首诗被改,还以为又像以往一样是李老在找茬,但这次仔细一读确实改得妙!改得让人无法反驳!
首先,李敖把第一、二句换了顺序,三、四句换了顺序,可谓十分巧妙。他的本意是希望通过这四两拨千斤,来体现自己的功力。修改之后,确实在韵脚格律方面,有所提升。在节奏上,也更体现出诗歌的音乐性。比如改动之后的“转”与“缓”,显得押韵,朗朗上口。
李敖的第二个高明之处,是在文字细节方面,确实推敲地更加细致。比如“回头”改成“会看”更加写意传神,而且有画面感。“回到熟悉的家门口”,改成“回看那熟悉的门板”,就一下子更加具有诗意,也更加真切感人。诗歌最后,李敖用一个“拖”字,表现离家的人回到家乡时候的风尘和疲惫,可谓十分传神。
不过,虽然我们承认李敖改动地不错,但是这并不能说明余光中原诗就不好。毕竟,你的改动是在别人基础上的再加工。诗歌讲究的是整体的格局和意境,文字的雕琢,并不能体现写诗的高妙。而且每一个诗人都有自己的特色,欣赏者的欣赏角度也不尽相同,这就是“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余光中的语言的平白如话,恰是他诗歌的重要风格特征,比如他的《乡愁》,是真正能够让所有人都读懂的白话诗。这种由深入浅出的文字功夫,想必是爱讨巧玩文字游戏的李敖先生所不及的吧。大家觉得原诗好还是改过之后的更牛?欢迎讨论。